测量员一拨拨地过去,只有尼罗河永恒。
中国地图的绘制绝不止于对地表状况表示的范畴,而强调地图多方面的功能。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全国地图”,历朝历代不同时期还有不同的版本,有三张地图影响最大。
在山西新绛县城西北17公里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光村,坐落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胜寺。11月24日,记者从山西省文物局获悉,当地文物部门近日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三维扫描技术首次对福胜寺文物进行修复。
一直关注地理信息系统在考古领域应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研究员刘建国运用上世纪60年代的卫星影像,通过遗址分布的宏观研究敏锐地发现了另一座水坝,并根据河流分布和水坝功能,推测出第三座水坝的所在,并指出三座大坝并非单独存在的个案。
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兆鹏主持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建设”获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第三批)立项。这一平台将打破时间对文学史的垄断,创造性地引入“系地”这一概念,利用GIS技术将唐宋时期的作家作品按照时空序列完整地在地图上呈现。
经过研读和索解历代古地图,可以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古地图的制作显示有两个关于“中国疆域”的系统存在。它们相互关联,又互有区别;它们既是对“中国疆域”的认知和经验,可是两者又不一致。
中国和菲律宾对于黄岩岛归属问题的争端被国内媒体和广大国人热议,那究竟黄岩岛是否确凿为中国领土的呢?这个“疑问”在中国古代测绘历史中证明,远在13世纪时的中国元朝就已经有了定论
《中华舆图志编制及数字展示》是2007年科技部批准立项的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该项目历时三年,由国家测绘局经济管理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测绘科学研究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完成。
我国发展遥感摄影考古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当时,中国迫切地希望发展自己的航空摄影考古技术。199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心终于成立。在筹建的过程中,俞伟超将当时还在文保司工作的杨林招到了航空摄影考古中心,让他担任该中心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