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从古代地图看中国疆域及其观念

经过研读和索解历代古地图,可以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古地图的制作显示有两个关于“中国疆域”的系统存在。它们相互关联,又互有区别;它们既是对“中国疆域”的认知和经验,可是两者又不一致。

  经过研读和索解历代古地图,可以看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古地图的制作显示有两个关于“中国疆域”的系统存在。它们相互关联,又互有区别;它们既是对“中国疆域”的认知和经验,可是两者又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并不是历时的王朝控制的地理区域有所变化的那种不一致,而是对“中国疆域”本身存在不同的观念。在地域上,它们描述的版图是不一样的。

  一个可以称为“禹迹图”系统;另一个可以称为“一统图”系统或“大一统图”系统。“禹迹图”系统所描述的疆域,基本相当于“九州”等概念所指的版图,即长城以南,横断山以东广袤的东亚大陆。

  而“一统图”系统所描述的疆域,除了包括上述地区之外,还加上长城以北若干游牧民族活动地带以及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广义的西域地区。前者是秦汉以来中国疆域的核心区域,称为“本部中国”,后者核心区域除外的广阔地带是中国疆域的周边区域,称为“周边中国”。历经清朝的统治和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周边中国”逐渐融入“本部中国”,变成与“本部中国”一样具有相等主权意义的国家版图,中国也因此由一个具有“朝贡秩序”的王朝国家演变成现代民族国家,即现今的中国。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