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5000 ASIC是一种新颖、定制和低功耗的架构,将为每颗卫星处理带宽提高10倍。
由太和资本、本翼资本等共同投资。
湖三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杭州星载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战略框架协议。
签约火箭研发生产基地、低轨卫星通信载荷、物联网远程控制智能终端等6大项目,总投资127.9亿元。
中国研制出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星载铷原子钟,授时精度达到百亿分之三秒,已经用于北斗三号,可提供分米级定位
提升国产SAR卫星几何质量,保障国产卫星数据应用效果,是真正解决国内遥感数据自主化的关键。
该国家“863”科技计划主题项目旨在开展E-16水平的星载原子钟核心技术探索,为下一代更高精度的GNSS系统建设提供关键技术储备。
工信部将积极推动自动驾驶立法,李飞飞离职谷歌,自然资源部三定方案发布,1E-16星载原子钟关键技术通过验收
采用铷钟后,年均高度误差理论上可以精确到毫米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
这是我国首次将星载铷原子钟应用于海洋二号卫星,后续海洋二号卫星B星和C星都将采用铷原子钟。
崔敬忠表示,他期待“北斗三号”在全球导航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SpaceX公司CEO伊隆-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称,火星载人项目大约十年内就可完成。
记者11日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获悉,该院203所为北斗导航卫星研制的新一代高精度星载铷原子钟已顺利通过总体验收,达到中国国内星载铷原子钟研制的最高水平。
7月27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组织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宽幅高光谱小卫星载荷关键技术研究”,在北京通过终审。该项目形成的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和重要创新成果,将使我国实现卫星高光谱遥感数据在矿产、油气资源调查评价中由定性或半定量到定量化的转变。
11月1日,记者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了解到,我国星载降水测量雷达已通过国防科工局验收,具备了型号立项条件,填补了我国星载主动式气象遥感载荷技术的空白,为我国降水观测精确度的提高和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增强奠定了基础。
2010年3月,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研制的“HJ-1-A卫星超光谱成像仪”项目鉴定会。鉴定会委员一致认为该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航天超光谱遥感领域的空白,具有重大意义。
近期,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研制的“HJ-1-A卫星超光谱成像仪”项目鉴定会。该项成果既有理论突破和技术发明,又有集成创新和成功应用,促进了我国光谱成像及相关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