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研制。
海洋二号D卫星成功接收数据。
国防科工局发文规范微小卫星市场;交通运输部:部署北斗、5G等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网络;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D卫星
标志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迎来三星组网时代。
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工信部发文推动数字矿山、BIM、数字孪生,海洋二号C卫星发射成功
距建成全球首个海洋动力环境观测网更近一步。
代表了目前我国民用遥感海洋观测卫星发展的最高水平。
海洋二号B星主要用于台风连续跟踪、灾害性海浪、极区海洋环境等方面监测。
院士专访 ▏蒋兴伟:海洋二号B卫星,九天瞰海报佳音
"海洋二号B "卫星总保额达7.68亿元,人保、太保等8险企共保。
10月25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海洋二号B星发射升空,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采用铷钟后,年均高度误差理论上可以精确到毫米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
这是我国首次将星载铷原子钟应用于海洋二号卫星,后续海洋二号卫星B星和C星都将采用铷原子钟。
目前,海洋二号卫星表现良好,捷报陆续传来。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美、法等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已纷纷向我国提交了卫星数据产品需求,法国空间中心还对卫星数据质量给予高度评价。
海洋二号”卫星于8月1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该卫星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体,具有高精度测轨、定轨能力与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探测能力。装载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和校正微波辐射计4个微波载荷。
8月16日,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信息的专用对地遥感卫星。值得关注的是,在研制过程中,依靠自主创新,海洋二号卫星实现了技术突破,已提交专利申请150余件。
从“神舟系列”到“长征系列”,从“海洋一号”到“海洋二号”,从国内卫星发射到国际商业发射,中国在“太空”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话语权,这意味着“太空经济”时代已经来临。
据悉,2007年1月,国务院批准海洋二号卫星工程立项,该项目是我国“十一五”民用航天科研专项计划的重点项目,是我国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信息的专用对地遥感卫星,可获取全球海面风场、浪场、海洋动力场、大洋环流和海表温度场等多种重要海洋动力参数。
8月16日6时57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