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记者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了解到,我国星载降水测量雷达已通过国防科工局验收,具备了型号立项条件,填补了我国星载主动式气象遥感载荷技术的空白,为我国降水观测精确度的提高和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增强奠定了基础。
“星载降水测量雷达具有探测范围广、探测精度高、灵敏度高、双频雷达同步观测等优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杨虎介绍,“该雷达可以有效获取海洋、高原和沙漠等广大无人职守区域的降水信息,能够监测瞬时0.2毫米的降雨,定标精度可达1分贝,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星载降水测量雷达通过扫描区域内降水云内部的三维空间精细结构,得到降水回波功率,经过定标后,获得降水的雷达回波。它采用主动发射电磁波,主动接收雷达回波的技术,这一技术填补了我国星载主动式气象遥感载荷技术的空白。”杨虎说。
他介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作为用户单位已联合航天科技集团等部门进行了江苏、天津同步观测航空大型校飞实验,包括外定标、海面定标、降水观测等试验,并与在轨的热带降水测量(TRMM)卫星同步观测结果进行了比对,两者结果基本一致,这标志我国首次获得了星载降水测量雷达航空校飞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有效,说明雷达测量的准确性、有效性和稳定度均达到了科学应用的要求。
我国研制的星载降水测量雷达提高降水观测精度,为研究云和降水在全球水循环当中的作用提供关键的研究数据;增强我国气象卫星的探测能力,弥补海上台风监测数据的空白,增强台风等灾害性强对流天气的监测能力,为防灾减灾提供有力的支撑。
据悉,星载降水雷达于2005年在国防科工局、中国气象局、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大力支持下,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组建星载降水测量雷达课题组,开展项目调研和系统方案论证的工作,2010年底先后完成了星载降水雷达天地一体化指标分析、仿真模型研究、反演算法研究和航空校飞试验等全部研究工作。2011年通过了现场测试验收会,具备了型号立项条件。(张静)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