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皆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令中国成为世界上五个成功探月的国家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嫦娥一号”在国际上首次搭载微波辐射遥感系统,并成功“测量”月壤厚度,人类探索宇宙,就此开启了全新的“科学之眼”。作为“嫦娥一号”微波辐射探月
空间微波遥感技术可以“远眺”外星,更能“近看”地球。星载微波遥感多类数据验证的新理论、新方法,正应用在我国“风云三号”、“海洋二号”两颗新搭载微波遥感器的卫星上,监测洪涝、干旱等灾害,陆地水文与土壤湿度异常,完成积雪、海风、海冰、大气温湿变化的多维信息
昨天,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宣布,上海天文台等单位的科学家利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获取的数据,在月球正面发现了以往未被探明的两处大火山,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通报》杂志上。据透露,新地标被分别称为“玉兔”和“桂树”,正向权威机构申请正式定名。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实现了预期目标,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