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数据要素联盟在武汉成立;国内首个五星5G工厂建设完成;长光卫星首颗微波遥感卫星出征
浙江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天地图·浙江)2024版发布;华测导航:选举赵延平为董事长;商业航天微波遥感服务提供商「鹰飒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
工信部发布2021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我国微波遥感技术专家姜景山院士逝世;蚂蚁或与国企合组信用评级公司
姜景山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高分三号,棒棒的!
模型→数据→图像→应用。
科研人员利用微波遥感技术对月球表面月壤层的厚度进行了分析和测量。
2014年是中国微波遥感发展的四十周年。中国微波遥感四十年的发展是推动现代科技发展和改变人类生活的重要里程碑事件之一,值得铭记和庆贺。
在2011年10月成功组织举行第一届微波遥感海岸带研讨会之后,由上海海洋大学国际海洋研究中心海洋微波遥感实验室主办的“第二届微波遥感海岸带研讨会”于2013年11月14-16日在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举行。
微波辐射计作为微波遥感探测的主要设备,用于探测大气成分、温度和湿度剖面、含水量以及变化状况,以便更准确和可靠的预报天气状况,达到防止灾害的重要目的。
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姜景山坦言,我国航天微波遥感研究还存在对微波遥感认识不够全面、基础器件及材料对外依赖性大、基础设施不完善、基础理论(含基础技术)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
举世皆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令中国成为世界上五个成功探月的国家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嫦娥一号”在国际上首次搭载微波辐射遥感系统,并成功“测量”月壤厚度,人类探索宇宙,就此开启了全新的“科学之眼”。作为“嫦娥一号”微波辐射探月
该所微波遥感学科组提出,利用较高空间分辨率的地物分类图像,通过建立微波混合像元分解模型求解欠定性方程组,得到微波混合像元中水体和陆地组分亮温分布。
近日,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水陆地物分类信息的微波遥感混合像元分解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上。
从成像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建筑物图像层次分明,信息量丰富,充分反映了目标的细微特征,为下一步进行大气温度探测奠定了基础。
我国自行研制的HA-2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将实现全天时、全天候对海面风场、浪场、重力场、高度场和温度场进行观测,对提高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海洋风暴和巨浪灾害的实况监视及渔场资源调查都有重要作用。
电子所航天微波遥感系统部成功研制出我国多型首套航空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装备,在汶川抗震救灾飞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被授予“创新为民、科技救灾”光荣称号。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下,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遥感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立新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对冻结地表的微波辐射特征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冻结地表判别的被动微波遥感算法,并经过初步检验,显示出很高的判别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