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嫦娥一号’发射用的是我们和西昌发射中心自主研发的‘GIS支持下的航天发射应急保障系统’,我们心里特自豪和高兴。”10月23日,在“与MapGIS同行,携手未来,第六届MapGIS用户大会”上,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柴毅教授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当日,由中国GIS企业中地数码集团携手中国地理信息协会、中国软件协会、中国测绘协会、、中国环境遥感学会等联合组织的“第六届MapGIS用户大会”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开幕。
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超400亿元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GIS)协会副会长、北京超图公司董事长钟耳顺日前透露,中国GIS协会组织对国内2006年地理信息产业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整个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4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
钟耳顺在近日举行的2007年中国科学院地理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论坛上说,国内涉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企业估计有两万家,其中专业公司有2000多家。
长期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地理信息软件的发展,并在多个项目中给予支持。信息产业部信息产品司副司长陈英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仅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就安排超过2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国产GIS软件开发与应用。
在政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GIS软件总体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国土、地矿、水利、环保、电力、测绘、电信以及城市与社会的公共管理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涌现出一批GIS软件的骨干企业,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的信息化建设。
GIS支持下的航天发射应急保障系统
中地数码集团总裁、教授刘永告诉记者,人类所接触的信息中有80%以上与GIS相关。GIS的迅猛发展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的重要性,GIS正逐步融入IT主流,已成为IT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大众对GIS相对比较陌生,但GIS的应用已经涵盖了国土、地矿、环保、城建、能源、国防、军事等应用范围,而在与普通大众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管理、道路交通、电力供应、能源管理等方面更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柴毅教授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航天发射技术难度大、系统复杂,是一个高风险的系统工程。为了保障火箭在发射飞行过程中,人员和地面设施的安全,每次发射前均需做出详细的应急方案。我国现有的发射中心位于内陆,不同射向的火箭将飞越不同大、中、小城市上空,在正常飞行中一级残骸及推动器将落在国内的指定区域,存在着如何有效进行落区应急问题。此外,复杂的火箭系统包含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火箭飞行中一旦出现故障,若处理不当,将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如何准确的掌握火箭飞行状态和地面相关地理信息,以及提高安全、应急保障水平是当前解决的问题”。“GIS支持下的航天发射应急保障系统”就是以卫星发射火箭飞行安全控制和应急保障为目标。
柴毅教授说,基于GIS等多种技术,我们会同西昌发射中心,从2005年开始自主研发,建立了可用于飞行安全控制的数字发射场和飞行航区GIS系统,实现了卫星发射、火箭飞行轨迹和运动态势的可视化。并将智能决策和空间信息处理技术运用于发射飞行的安全判决中,完成了飞行过程中瞬间落点区域的地理属性分析,自动实现最佳落点选择。为“嫦娥一号”发射安全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自主品牌助力航天产业
中地数码集团总裁、教授刘永告诉记者,中地公司潜心研发的大型国产软件平台——MAPGIS曾经多次不负众望,为航天发展完成保驾护航的重任。2005年,神舟六号一飞冲天,MAPGIS再显神奇。人们在惊叹中国航天科技发展成就的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国产GIS软件的翘楚——中国地质大学中地公司。
神舟六号“返回搜救系统”是基于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的最新版本。主要功能有数据通讯、辅助决策、信息查询等,实现了着落场周边空间信息的管理,辅助于搜索救援工作的决策和组织计划,辅助指挥搜索救援部队的行动,保证搜救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着落点,确保航天员的安全。
此次助飞“神六”,中国地质大学中地公司共提供4套MAPGIS软件——发射大厅显示屏2套,着落场测控站1套,搜救车上1套。并派出一个4人小组前往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进行协调测试。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GIS专家吴信才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中国MAPGIS将踏着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节拍,继续扛起振兴民族软件的大旗,致力于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信息技术,提高中国软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知名的GIS品牌,在国际GIS领域闯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