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突破国际公认最强的宇宙天文学界限。
用户可通过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在线服务系统或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伽马射线数据发布平台获取。
鉴于卫星运行情况良好,项目团队已与各保障部门商定,再次将其“服役期”延长1年。
“悟空”腾空700多天后,获得了目前国际上最精确的TeV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并首次直接测量到了该能谱在1TeV(1万亿电子伏特)处的拐折。
“悟空”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常进介绍,电子宇宙射线的正常能谱变化应该是一条平滑曲线。
“悟空”已在轨飞行92天,共探测到4.6亿个高能粒子,顺利交付用户单位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首颗空间天文卫星,也是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其科学目标是使我国在暗物质研究、宇宙射线起源方面取得突破,在伽玛天文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在天文学界和物理学界,“暗物质”是一个极为神秘的未解之谜。而待今年年底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DAMPE)发射升空后,也许我们对于这个宇宙中的“幽灵”的了解会更多一些。
放置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阿尔法磁谱仪(AMS)立功了。美国媒体2月20日报道,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丁肇中透露,AMS首批数据的分析报告将在几周内发表。根据普遍预期,该成果将有助于理解暗物质的构成。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1月21日在北京表示,该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空间科学专项方面,已经启动硬X射线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暗物质探测卫星、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和夸父计划卫星的工程研制。
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我国将发射空间实验室、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进剂补加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为空间站建设进行技术准备。此外,还将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