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预算约4.5亿美元。
此举将进一步助力盛相科技布局3D视觉行业,推动工业级3D视觉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这个名为“北极星计划”的系列载人飞行任务,将帮助他进入更遥远的太空。
“探索4500”自主水下机器人在中国第12次北极科考中,成功完成北极高纬度海冰覆盖区科学考察任务。
考察队于7月12日从上海启航,历时79天,航程1.4万海里。
美国太空军与空军研究实验室正在开展两项旨在改善北极地区通信的项目。
预计总航程约1.5万海里,9月下旬返回上海。
投资方为梅花创投及盈动资本。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工业精密传感器的市场推广及车载激光雷达产品研发。
随着大西洋向北冰洋的热量输送增加,北冰洋海水快速升温、海洋上层层结减弱以及海冰加速消融。
发改委:中国将成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车市场,我国首颗北极航道监测试验星拟2022年发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副校长刁正邦逝世
目前卫星平台和载荷的设计已基本完成。
此次对北极星云减资,公司仍将保持整体战略布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8月10日,“向阳红01”科考船从青岛起航,执行中国第10次北极考察任务。此次考察为期50天,预计2019年9月30日返回青岛。
由于地磁北极移动速度超出预期,世界地磁模型定于1月30日紧急更新,以确保出入北极圈附近的船只、飞机和潜艇导航无误。
为什么要加快探索北极?北极航道现状如何?北极科考还有哪些方面亟待加强?
《规定》仅对考察活动加以规范,不影响北极国家对于其管辖区域的主权、管理权等相关权益。
为了增强对北极的认识水平,应该充分利用我国领先的航天遥感技术优势。
中国第八次北极科考队于8月3日至9日在北纬79度至81度航区开展了7个冰站作业。
“雪龙”号进入北极圈后,科考队将在楚科奇海国际公海海域进行海洋综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