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交投集团空天信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所属河北省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有限公司成功自研车载防护存储器以及视频监控终端(HBJT-001),并联合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北斗导航定位专用芯片TAU804M系列模块。
1月11日消息,OpenAI硬件主管今天发了一条招聘信息,显示OpenAI正重新组建机器人部门,包括自主研发机器人及定制传感器套件。招聘信息显示,OpenAI的机器人团队将专注于研发“通用”“自适应”“多功能”机器人,使其能够在“动态”的“真实世界”中像人类一样运行。OpenAI计划为其机器人创建新的传感器和计算元件,并由公司内部开发的AI模型提供支持。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微12月28日消息,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四维的四维高景二号03、04星通过逐步拉进双星距离、精调相对位置,先后执行13次轨道控制,仅历时5天精准建立双星绕飞构形,实现双星在百米半径的管道内近距离绕飞。四维高景二号03、04星近距离编队构形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商业雷达卫星的三项重大突破。
11月9日,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2024年度大会在武汉经开区举行。会上,由东风汽车牵头组建的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发布高性能车规级MCU芯片——DF30 ,填补国内空白。DF30芯片是业界首款基于自主开源RISC-V多核架构、国内40nm车规工艺开发,全流程国内闭环,功能安全等级达到ASIL-D的高端车规MCU芯片,已通过295项严格测试。DF30芯片适配国产自主AutoSAR汽车软件操作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动力控制、车身底盘、电子信息、驾驶辅助等领域。
近日,「安擎科技」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融资,资方为啟赋资本,老股东元和资本继续加持,庚辛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完善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及团队建设。「安擎科技」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以安全高效的自主飞行为核心技术的无人机交通管理服务与设备提供商,专注为低空航行服务提供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SafeSky®无人机交通管理软件、DroneIDTM 运行识别标签系列、运行识别地面站、DAA超视距自主飞行智能盒、超视距自主飞行无人机和无人机机场等。
11月4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了解到,中国首家量子计算公司——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源量子”)已向海外首次销售中国自主量子算力,标志着中国自主量子算力实现出口销售。首次向海外销售的中国自主量子算力是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机时。“本源悟空”由本源量子团队自主研发,是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
10月23日,宝武自主研发的钢铁行业大模型产品——“宝联登钢铁行业大模型”首发。宝武钢铁行业大模型包括基础大模型、行业垂类大模型、应用场景领域模型三层架构,总体达到垂类模型国内领先水平,是宝武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创新举措。
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19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五届植被病虫害遥感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中科空天数字研究院、安徽大学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慧眼”天空地植物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空天信息与植物保护理论的深度结合,改变植物保护领域关键国产检测器件缺乏、地理空间信息未能有效利用的现状,为智慧植保提供国产化关键技术,推动我国病虫害监测预警进入数智化时代。
今日我国自主研制的HH-100商用无人运输机在陕西成功完成了首次飞行试验,标志着这型飞机正式转入科研试飞阶段。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发,具有成本低、吨位大、商载高的特点,主要应用场景为支线物流,同时可扩展森林草原灭火、火灾监测、救援物资运输与投送、中继通信与人工增雨等应用场景。
4月24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和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联合发布《北京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到,到2027年,实现智算基础设施软硬件产品全栈自主可控,整体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100%自主可控智算中心建设能力,有效支撑对标国际领先水平的通用和行业垂类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
近日,“祥云”AS700载人飞艇在湖北成功完成首次转场飞行,这是我国首个按照适航规范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艇。它的飞行通讯、设施搭载和异地起降能力得到了充分验证。
近日,北京云道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云道智造”)完成新一轮7亿元人民币战略融资,由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和大湾区共同家园投资公司联合领投,中关村科学城公司、顺澄资本、银河证券、科力创投、深投控资本、红土崇实、招银国际等投资机构跟投。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充实研发力量,持续打磨产品,加强生态构建。目前,云道智造自主研发的通用多物理场仿真PaaS平台伏图,已在热力学引擎打造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伏图电子散热软件已在国内电子通信龙头企业、芯片企业等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
2月29日,“京西智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与中国联通、京能集团、滴普科技、首都在线签约,共同打造自主创新人工智能算力集群。这也是北京市首个自主创新人工智能算力集群,将面向北京市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中小企业及科研单位服务,提供全面自主可控、开源开放、安全高效的算力,围绕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以算力集群赋能创新集群和产业创新。
1月30日,昆达公司(Quindar)宣布完成600万美元融资,用于继续加大卫星自主运行软件开发投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主运行多家制造商研制的多轨道卫星星座,以及扩大公司销售及工程团队规模等。该轮融资由风险投资公司Fuse领投,现有投资者Y Combinator和Founders Fund跟投。 目前,昆达公司客户涵盖各类政府和商业卫星所有者、卫星制造商、有效载荷服务商等。地面站运营商KSAT正使用其软件为客户提供卫星运营服务。
据中国气象局消息,12月5日,中国气象局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推进国产化高性能计算系统在气象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预报服务中的应用、气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用、气象行业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以及气象服务在华为终端的应用。
11月17日,第一届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布了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地球系统数值模型,并宣布释放其源代码,标志着我国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开启协同开发、合作共赢的新范式。这套模型包含完整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集成了大气环流、海洋环流、陆面过程、海冰、气溶胶和大气化学、植被动力学、陆地生物地球化学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等8个分系统模式,通过耦合器来实现地球各圈层间物质、能量的交换。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光卫星)使用自主研制的车载激光通信地面站,与“吉林一号”星座MF02A04星星载激光终端开展了星地激光高速图像传输试验并取得成功。这标志着长光卫星已成功实现星地激光高速图像传输全业务链的工程化,工程应用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也是我国首次实现由独家自主完成业务化应用星地激光高速图像传输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