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套数据集由华东师范大学余柏蒗教授团队、福州大学陈佐旗助理研究员、西南大学施开放副教授研究生产。
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数据中心成功通过中科院科学数据中心体系认证,纳入中科院科学数据中心体系统一管理。
9月30日,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以下简称“数值预报中心”)成立。
该装置的建成将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建设、双碳愿景目标、防灾减灾(如天气预报)等国家重大需求。
双方将建设陆地表层系统模拟与计算平台,从而对地球系统、重大地质灾害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我国新型国产众核超算已完全具备与传统“多核同构”相同的大规模科学计算能力。
天、空、地协同的地球系统最终将实现三大转变。
由中国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联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得州农工大学共同建设的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城正式启用。
NASA供应商检测结果造假19年,中美合建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启用,“猎鹰”9又发一艘货运飞船
遥感数据也面临着数据整合、高效能计算、智能算法的遥感适用性、数据准确性与结果验证等一系列挑战。
国际高分辨率地球系统预测实验室将对1900年前后一千年的全球及区域性气候进行高精度观察及预测。
12月30日上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成立大会举行,标志着清华大学地学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什么是“地球系统科学”?是不是“各门地球科学加起来,就成为地球系统科学”?“这是对地球系统科学最常见的一种误解,地球系统科学不能光靠做加法。”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指出,“地球系统科学”源自“全球变化”的研究。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梁顺林教授主持的“十一五”地球观测与导航领域“863”重点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实施将大大增强我国在全球变化和遥感等领域的研究实力,并为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和国际全球变化研究提供宝贵的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