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召开。会上,市交通运输局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V1.0)》(以下简称《指南(V1.0)》),这是深圳低空经济标准化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该体系的推出,将在促进产业规范发展、保障公共安全、推动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深圳竞逐“低空经济第一城”。《指南(V1.0)》通过引入“四张网”——“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的核心概念,为低空经济提供了一个开放统一的基础设施支撑框架。在此基础上,《指南(V1.0)》以应用场景为导向,通过融合航空、地面交通、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多领域标准,既满足现阶段的行业需求,又为未来新场景、新技术的接入预留了扩展空间。
12月2日,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西安组织召开项目验收会,由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的“制定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验收会上,标准所详细汇报了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说明、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等成果内容。评审专家组审阅了相关资料,一致认为项目成果具有科学性、前瞻性、适用性,可作为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引领和指导测绘地理信息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对推动陕西省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到2026年底,基本建成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围绕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数据管理、数据服务、训练数据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确权、数据资源定价、企业数据范式交易等方面制修订30项以上数据领域基础通用国家标准,形成一批标准应用示范案例,建成标准验证和应用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具备数据管理能力评估、数据评价、数据服务能力评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绩效评估等能力的第三方标准化服务机构。
以“数字人应用与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数字人大会9月24日在北京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将建立健全数字人标准体系,加快应用推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与数字人相关的企业达到114.4万家。今年1至5月,新增注册数字人相关企业17.4万余家。从行业分布来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合计占比超6成。
6月14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微博称,汽车极端测试非儿戏,严谨、科学、专业、公正缺一不可,强烈支持搭建汽车极端测试国家标准体系。
2月21日,工信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南中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工信部正在编制《车联网安全专项行动计划》,并将常态化推进车联网安全定级备案、分级防护、远程检测、通报处置等制度机制。根据政策目标,到2023年底,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将初步构建完成,并完成50项以上急需标准的研制。预计到2025年,将形成较为完善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8月18日消息,为充分发挥标准对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引领规范作用,持续完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技术和标准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到2025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助推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支持社会团体自主制定和发布团体标准,实施先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全球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今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如何推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协同发展的问题,还有一项工作,就是关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会发布新版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推进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操作系统等标准的制修订,加快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能源综合一体站等融合发展等标准,通过标准引导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