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6日,美国“直觉机器”公司研发的月球着陆器“雅典娜”已于美东时间当天12时30分左右登陆月球。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他们认为“雅典娜”未能处于直立状态。据美国航天局介绍,美国东部时间2月26日19时16分许,“雅典娜”着陆器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美航天局随后确认该着陆器与火箭分离,前者进入预定轨道,继续飞向月球。大约飞行一周后,这一着陆器预计于3月6日在月球南极附近的陨石坑着陆。
日本太空企业“ispace”(东京)3月4日宣布,月球着陆器“RESILIENCE”将于6月6日凌晨4点24分挑战登月。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美国东部时间26日19时16分许(北京时间27日8时16分许),美国“直觉机器”公司研发的月球着陆器“雅典娜”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美航天局随后确认该着陆器与火箭分离,前者进入预定轨道,继续飞向月球。大约飞行一周后,这一着陆器预计于3月6日在月球南极附近的陨石坑着陆。据介绍,“雅典娜”着陆器携带美航天局多种科技设备仪器,包括钻探设备和质谱仪、激光反向反射器阵列等。执行任务期间,该着陆器将在月球表面测试通信系统,并部署可在月面跳跃的无人机。
2月24日消息,Intuitive Machines公司在去年凭借其“Odysseus(奥德修斯)”飞船实现了首次商业登月,目前正在为再次登月做准备。该公司在NASA的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计划下的第二次飞行将不早于2月26日星期三进行,由SpaceX猎鹰9号火箭发射。该公司再次派遣其Nova-C着陆器之一,这次被称为“Athena(雅典娜)”,都是古希腊神话人物。预计雅典娜需要大约一周时间才能到达月球,然后在3月6日左右尝试着陆。
美国私营企业“萤火虫”航空航天公司的月球着陆器“蓝色幽灵”号搭乘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于美国东部时间15日凌晨发射升空。着陆器搭载美国航天局科学技术仪器启程前往月球,展开探月之旅。
12月18日消息,日本民间企业“i太空公司”(ispace)表示,将于2025年1月中旬再次发射月球探测器。此次发射将挑战在月球冷海进行着陆。2023年,该公司的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后曾尝试在月球着陆,但之后探测器失联,该公司判断探测器可能坠毁。
当地时间11月19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将分配月球货运任务给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和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此前,SpaceX与蓝色起源公司已获得NASA合同,负责开发用于载人登月任务的月球着陆器。NASA表示,这两家公司还将提供货运版月球着陆器,运送大型设备和基础设施到月球表面。
国家航天局9月24日宣布,在完成嫦娥六号任务后,中国探月工程还将通过2次发射任务,为国际月球科研站打基础,最快将在2026年执行第一次发射任务。按计划,我国将在2026年将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前后将发射嫦娥八号。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介绍,在2035年前后,我国要建设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关锋指出,嫦娥八号要考虑通讯的能力,在月球上肯定会有无线网、能源,至于能不能种菜,科学家们还在研究,嫦娥八号有可能会搞这方面的科学研究。
8月29日,在2024数博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阿里云联合发布国际首个“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简称“月球专业大模型”)。该大模型基于阿里云通义系列模型构建,目前在月球撞击坑年代和形态判别上,准确率已达到80%以上。
“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55周年纪念日前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当地时间17日宣布,由于成本超支和发射延迟,取消新一代月球车项目。法新社说,这是美国探月计划一大挫折。这型月球车全称“挥发物调查极地探索车(VIPER)”,原定于2023年底搭乘美国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格里芬”着陆器,在月球南极着陆,执行为期100个地球日的探索月球水冰资源任务,为后续“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做更充足准备。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按计划,回收后的嫦娥六号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处理工作后,将空运至北京开舱,取出样品容器及搭载物。国家航天局将择机举行交接仪式,正式向地面应用系统移交月球样品,后续开展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相关工作。
4月24日消息,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4月24日宣布,与月球探测器“SLIM”重新建立了通信。SLIM自3月30日凌晨起处于休眠状态。据JAXA表示,已确认到23日晚间SLIM发回的数据。其主要功能仍在维持运行,但机体温度较高,只进行了最基本的操作确认。
记者从深空探测实验室获悉,截至12日,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顺利开展了月地高可靠传输与路由、月球轨道导航空间基准异源标定等新技术试验,经遥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试验项目能够有效提高航天器环月轨道定轨精度,试验设计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自3月20日发射升空后,经中途修正、近月制动、环月轨道机动等关键环节,历经约14天的太空飞行,双星组合体于4月3日在环月使命轨道成功实施双星分离。
3月7日消息,美国宇航局(NASA)本周二在休斯敦约翰逊航天中心举行仪式,欢迎10名候选宇航员加入Artemis 任务,已具备足够的资格执行飞行任务。候选宇航员被美国宇航局选中之后,需要学习2年时间,课程包括机器人、太空行走和太空飞行以及团队合作等基本技能,美国宇航局每年会向其支付 15.2 万美元(当前约 109.4 万元人民币)。
据央视新闻,据路透社当地时间2月27日报道,美国私营企业“直觉机器”公司研发的月球着陆器“奥德修斯”号的电池寿命还剩大约10到20小时。“直觉机器”公司表示,其飞行控制人员一直与“奥德修斯”号月球着陆器保持联系,于27日获得了着陆器的有效载荷科学数据和图像。 据悉,“奥德修斯”号于当地时间22日着陆,但由于着陆时侧翻,预计其运行7至10天的规划将被缩短。“直觉机器”表示,该公司仍在研究“奥德修斯”号电池寿命的最终时长。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公开征集评选,近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已经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
美国东部时间1月8日凌晨2点18分(北京时间1月8日15点18分),美国私企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的“游隼”月球着陆器搭乘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研发的“火神半人马座”火箭发射升空。这是50多年来美国首次展开登月任务,并首次由私企承担这一任务。但据美国航天局称,“游隼”在与火箭分离后不久进入安全运行模式,此后推进系统出现故障,“游隼”的太阳能电池板无法稳定地面向太阳,从而无法进行有效充电。 “游隼”原计划进入绕月预定轨道后先运行一段时间,再于2月23日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并在月球上运行约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