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甘肃首个县(区)基于无人机飞行服务能力打造的智慧城市低空全域感知平台——“成县城市低空全域智能感知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成县在全省率先实现“无人机网格化治理”向“低空经济生态体系”的转型升级。该平台依托5G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集成无人机+5G+AI三大核心能力,搭载4座无人机机场,通过无人机低空飞行服务能力,构建“1+3+1”核心架构(即全域指挥调度大屏,综合作业管理、事件研判处置、三维智景模拟三大核心作业系统,综合用户中心)和无人机快速纳管、巡航自主智控、三维模型智能构建、全域智能感知分析等技术,提供常态化空中网格巡查、专项重点场景排查及无人机巡查、多部门联动协作巡查4大巡航服务模式,形成了覆盖城区的低空智能感知网络,有效提升了违建处置、交通管理、城市执法、应急指挥等领域治理水平。
1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安徽蔚来智驾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确定感知目标置信度的方法、设备及响应感知目标的方法、设备”的专利,公开号CN 119274155 A,申请日期为2024年10月。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涉及车辆自动驾驶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确定感知目标的置信度的方法、智能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用于响应感知目标的方法、智能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的用于确定感知目标的置信度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获取一帧或多帧的感知目标的特征数据;将所述一帧或多帧的感知目标的特征数据输入至感知目标置信度模型,以确定所述感知目标的置信度,其中所述感知目标置信度模型的训练数据包括自动驾驶对感知目标的响应数据和对应于所述响应数据的标签数据。
3个标段总中标金额为44792057.47万元。
近日,交科集团智研院公司研发的山西省首个数字孪生隧道全息感知平台正式上线,并在大南山隧道管理站正式投入使用。平台基于统一的时空基准,将高精地图和三维引擎相结合,能够对交通实景和事件信息在数字中台上进行实时数字重构,提供与真实场景时空基准一致的数字化映射,实现隧道运行可视化监测,描绘出实际隧道路况场景下的真实车辆轨迹、形态、行为,及时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全息还原回溯隧道内交通态势,为隧道运营智慧化决策和公众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开发布了“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提出支持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持续探索车路云最佳耦合方案,开展车路云一体化技术验证与创新场景开发应用。支持新型车载智能终端应用,提高网联车辆入网率。提升路侧设施建设与运营能力,开展智路OS生态建设。促进全市统一云控平台建设,拓展网联化服务与运营管理能力。提升高精度地图基础服务能力,支撑自动驾驶融合感知。
近日,中山大学、鹏城实验室、达闼机器人、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的联合研究团队,基于人形机器人XR-1及灵巧手技术,共同推出基元驱动航点感知世界模型PIVOT-R,旨在解决当前机器人在复杂操作任务中的挑战。
近日,天府绛溪实验室首个技术创新中心——时空AI感知技术创新中心(下称“技术中心”)正式成立。目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地下管道巡检、地下矿石挖掘、数字孪生城市等多个领域,有望为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智能分析工具,促进城市管理流程的系统化变革,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该技术中心将面向时空智能感知技术的关键问题和应用场景,重点围绕困难环境泛在感知与智能测图、穿戴式激光扫描、空间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展开研发,建设时空智能感知研发平台。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印发《高水平构建质量基础设施 赋能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其中提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研制一批技术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标准。适应新技术等对标准的要求,持续培育命名一批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标准化创新中心,打造技术标准策源地。加快人工智能识别感知芯片、微流控生物检测、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检测技术突破。
近日,眸星科技完成由北京市朝阳科技集团下属基金朝科创投参与的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暂未披露。眸星科技是一家高精度定位感知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先进的北斗/GNSS自研SoC芯片,在卫星、视觉及多传感器融合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形成卫星导航、惯性组合、AI视觉三大产品线,打造苍游®自动驾驶品牌解决方案,专注成为全球自动驾驶客户最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