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
5月21-22日 北京
先导片发布,数十位KOL倾情演绎时空智能
邀你一起  探索未来

搜索中心

又一位科学家从美回国,AI专家齐国君加盟西湖大学

分享至

据香港《南华早报》22日报道,屡获殊荣的人工智能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家齐国君在美国工作十几年后,已回国加盟位于杭州的西湖大学领导“MAPLE实验室”团队。据西湖大学官网介绍,齐国君,安徽合肥人,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联合会会士(IAPR Fellow),国际计算机协会杰出科学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沫若奖得主。2014年就任IBM T.J. Watson研究中心研究员,同年开始任教于中佛罗里达大学计算机系。2018年就任华为美国研究中心技术副总裁兼首席AI科学家,之后创立OPPO西雅图研究中心。

消息称AI所写论文成功骗过专家盲审

分享至

3月18日消息,Sakana AI最新研发的AI Scientist-v2模型独立创作了一篇完整的科学论文,从构思到完稿全程无人类参与。令人惊讶的是,这篇论文竟然顺利通过了ICLR2025研讨会的双盲同行评审,成功骗过了人类专家。这篇AI生成的论文完全实现了自主创作,Sakana AI确认整个过程未经任何人类修改。AI Scientist-v2独立提出科学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编写并优化实验代码、执行实验、分析数据、制作可视化图表,并撰写了从标题到参考文献的每一个字符,甚至包括排版和格式处理。

OpenAI向美国政府提交信函攻击DeepSeek 专家:毫无依据的污蔑和无理打压

分享至

美国《商业标准报》14日报道称,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 13日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长达15页的信函,称DeepSeek的最新模型R1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进展。OpenAI还在信中攻击DeepSeek,称其会带来“重大风险”,并要求美国政府采取行动。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OpenAI比DeepSeek发展更早,现在应该做的是调整自己的产品而不是攻击中国AI,进行毫无依据的污蔑和无理打压。

中科西光航天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为公司首席院士专家

分享至

3月9日,中科西光航天举行童庆禧院士聘任仪式,正式聘请童庆禧院士为公司首席院士专家。此次聘任标志着中科西光航天在高光谱遥感技术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开启了航天遥感技术发展的新征程。

专家: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预计将达1万亿元左右

分享至

中国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20日在一场发布会上预计,今年中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将达1万亿元左右。他认为,全国各地空中交通指挥平台和地面若干飞行服务平台基本从今年开始建设,确保飞行保障措施完善,大概还需两三年时间。他还提到,大概到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有望突破3万亿元,无人机产业将率先突破1万亿元。

内蒙古两项地理信息地方标准通过专家审查

分享至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受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组织召开地方标准审查会,对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中心组织起草的《典型地物遥感智能解译技术规程(送审稿)》《典型自然资源地物光谱数据库构建技术规范(送审稿)》两项地方标准进行审查。来自区内外11位专家组成的审查委员会听取了标准编写组关于标准编制的汇报,对两项地方标准的技术内容、科学性和实用性进行了审查,经质询和讨论,一致同意两项地方标准通过审查。

传毫末智行启动裁员,核心技术专家保留

分享至

11月21日消息,近日,从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相关人士处获悉,该公司已于近两周启动裁员,虽具体裁员幅度不明,“但职能部门已裁员约30%甚至近半”。据该人士介绍,本轮裁员将按N+1的标准向员工提供赔付。但目前,该公司技术部门不受影响,仍在保障长城、海外等客户的量产交付。

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专家委员会在株洲成立

分享至

10月23日,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专家委员会在株洲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了《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专家委员会章程》《院士联合倡议书》《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北斗十大应用场景》等文件,专家委员代表围绕北斗系统建设发展、北斗规模应用等进行了交流研讨。

《人工智能示范法2.0(专家建议稿)》发布,重视AI开源发展、构建知识产权创新规则

分享至

4月16日消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互联网协会互联网法治工作委员会主办,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等承办的“人工智能治理创新论坛”举行。会上,《人工智能法(示范法)》2.0发布。 据悉,《人工智能法(示范法)》2.0在此前版本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将基于负面清单实施的人工智能许可管理制度与负面清单外人工智能活动的备案制度明确区分,避免过重合规负担影响人工智能产业的经营预期;重视人工智能开源发展,提出促进开源社区建设、制定专门合规指引、明确责任减免规则等支持措施;构建知识产权创新规则,在研发环节对训练数据、个人信息的使用作出专门安排,并针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成果保护与侵权认定进行规定。

马斯克开源混合专家模型Grok-1

分享至

当地时间3月17日,马斯克的AI创企xAI宣布开源3140亿参数的混合专家模型Grok-1,以及该模型的权重和网络架构。

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通过专家验收

分享至

近日,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项目成果通过省厅组织的验收。来自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听取了项目成果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观看了系统演示,一致认为项目完成了合同约定的内容,同意通过验收。该项目通过近两年的建设,构建了覆盖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全流程的信息系统,以数字化方式推动规划管理方式转变,有力提升了规划管理辅助支撑能力,在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智慧咸宁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通过国家级专家组验收

分享至

10月31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在咸宁市组织召开智慧咸宁时空大数据平台国家级试点建设项目验收专家评审会议。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李维森会长为代表的专家组在听取现场报告、观看系统演示后对智慧咸宁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一致认为智慧咸宁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数据成果丰富、平台功能完善、应用服务深入、实施特点突出,全面完成了试点建设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意试点项目通过验收。

中国科学院专家:初步计划于2026年发射探日卫星“羲和二号”

分享至

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正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表示,在“羲和号”卫星成功发射的基础上,我国将重点推动实施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初步计划于2026年发射“羲和二号”卫星,发射后将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影响。除了对太阳的探索之外,我国探月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今年,我国宣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在本次会议上,航天专家带来了关于月球火山熔岩管道洞穴的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该洞穴对于后续建设月球科研站的用途与可行性。

航天产业基金专家委员会组建成立

分享至

近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资产公司以“汇智囊,谋良策,智融结合促发展”为主题的航天产业基金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举办。39位对集团公司产业及技术认识深刻、经验丰富的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成为航天产业基金专家委员会首批委员。

苹果组建16人专家团队,平均每天投数百万美元推进对话式AI

分享至

据外媒消息,苹果公司大幅增加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消息指出苹果公司建立了名为“Foundational Models”的团队,虽然团队人数只有16人,但苹果每天投入到AI领域的研究支出超过数百万美元,按照团队名称来看应该是为了构建生成式AI的基础设施。

专家建议:打造数字孪生大运河 搭建大运河数字底座

分享至

8月24日,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江苏扬州举办。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袁林旺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分论坛上建议,打造数字孪生大运河,搭建大运河数字底座。袁林旺表示,数字孪生能够实现真实化描述、多场景模拟、多目标决策、多通道控制,建议构建智慧大运河信息模型,提升大运河数字化、智慧化水平。他建议,整合观测数据、模型模式,以虚拟仿真、人工智能手段,建立大运河自然、人文、信息三元耦合系统及其数字化映射,模拟不同情景下大运河系统的孪生表达,通过理解、控制和优化,实现大运河系统的数字孪生、演化模拟与智能服务。

专家:海南是北斗市场化国际化的理想试验田

分享至

北斗产业发展及国际化应用推广研讨会7月28日-29日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文昌国际航天城召开。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席专家曹冲等业界专家认为,海南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市场化、国际化的理想试验田,应找准具有优势的领域,在海南建设多个示范应用工程。

《实景三维海南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通过专家评审

分享至

《方案》全面分析了实景三维中国目标任务、海南实景三维应用需求、数据资源现状、支撑环境基础等因素。

《贵州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通过专家论证

分享至

《规划》突出贵州山地特色、地域特征和资源特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