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危机正盛。而全球收入最高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沃达丰公司仍不惜斥资2600万欧元买下了瑞典导航和定位服务公司Wayfinder。原因是,沃达丰坚信移动导航定位是潜力巨大的移动增值业务。然而,一年后的今天,沃达丰却无奈地对外宣布,将关闭Wayfinder。这也意味着这项业务终告失败。短短一年,从意气风发到彻底失败,沃达丰的移动导航业务怎么了?
免费模式击垮沃达丰
2010年3月25日上班早高峰时段,北京人气最旺的交通广播电台播出了一档很特别的节目。往日两位主持人调侃逗趣的节目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关于移动导航业务的讨论。诺基亚相关人员、作为用户代表的当红歌手和主持人就移动导航聊得火热。在这档节目中被高度关注的诺基亚正是沃达丰移动导航梦想的终结者之一。
就在两个月前,手机巨头诺基亚宣布提供免费的地图服务“OviMaps”。当时就有业内人士称,此举将给移动导航领域带来重大变革。诺基亚可能借此一鸣惊人,而提供移动导航业务的运营商甚至是便携式导航设备商都会受到影响。从目前看来,沃达丰的Wayfinder是第一个倒下的失败者。此外,谷歌地图也是沃达丰移动导航业务失利的一个因素。
事实上,沃达丰2008年年底收购Wayfinder的举动在当时看来并不算是失策之举。当时,沃达丰正在发展一系列的定位服务,其中包括免费和收费两种模式。而谷歌和诺基亚当时的策略也大致相同。谷歌当时提供的地图业务是免费的,但其导航业务则属收费范畴。诺基亚于2008年年中在付出了81亿美元的巨资后终于完成了对导航定位公司Navteq的收购,当时该公司的Ovi业务也分免费和付费两大类。
对于免费的导航业务,用户自然是双手欢迎。但问题是,服务商又如何能够保证地图和导航服务的质量以及覆盖范围呢?此前有分析人士指出,相比之下,任我游等专业服务商提供的导航业务水平要明显出色得多。因此,如果运营商要同其他服务商就免费手段血拼,那么最难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同专业移动导航企业一样的高品质服务质量,一旦服务质量上不去,运营商就无法从这项业务获得直接的收入,服务商要想提供优质的导航服务就必须花大力气改造,那将是一笔不小的投资。
运营商的导航困境
对于运营商来说,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的到来一而再再而三地让运营商“很受伤”。此前,苹果、谷歌等凭借出色的智能手机,将移动运营商原有的绝对优势地位大大削弱。而今,在移动导航业务领域,运营商在互联网巨头的冲击下再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尽管在不久前落幕的移动世界大会上,谷歌首席执行官EricSchmidt一再向运营商保证,并不会迫使运营商沦为只靠提供网络通道而生存的“管道工”角色,但已有的事实却并不像谷歌首席执行官说的那般。运营商正在越来越多的移动增值业务领域屡尝败绩。
那么在移动导航这个领域,运营商究竟该采取何种竞争策略?
从目前看来,运营商可选的业务领域正在日趋变窄。在某些导航领域,比如徒步和自行车导航方面,已有其他服务商进驻。谷歌此前宣布正在引入自行车骑行地图,而诺基亚则已经推出了名为“步行者”的徒步导航业务。
分析人士认为,运营商目前可以考虑细分市场的策略,寻找开发程度较低的市场,比如在低端和个性化手机上加装导航服务。从地域来看,无论是在发达市场还是在欠发达市场,都有一部分人并不使用数据套餐业务,因此他们可能更喜欢基于Java的导航服务。尽管如此,运营商若要提供质量足够好的导航服务,在执行和成本控制方面仍要面临非常大的困难。
沃达丰表示,关闭Wayfinder后该公司将另外寻找新的导航业务合作伙伴。沃达丰的一位发言人称:“在过去的6个月中,这项业务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这项业务似乎演变成了一项公益性的活动,人们觉得它不该被收取任何费用。”沃达丰称,这是公司迅速应对市场作出的决定。目前,该公司正在考虑是选取一家还是多家合作伙伴。
事实上,业内人士对于沃达丰关闭Wayfinder一举除了惋惜,更多的是担忧。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沃达丰表示,将对业务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将导航业务同在线地址簿等功能联动起来。尽管Wayfinder已经关闭,但沃达丰表示将探索更为适合的商业模式。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