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4G应用展望未来生活

  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发起的“我的未来移动新生活”大型征文第一期活动在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清华附中以及人大附中等全国数所知名高校和中学里展开。本次征文活动以描述未来移动新生活为主题,以未来一天的生活内容为主线,展示心目中的未来移动通信技术与人类生活、学习、娱乐及工作相融合的美妙场景。从篇篇来稿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群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此丰富,将未来移动通信世界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事实上,年轻人对未来移动通信的各种想象也不乏实用性和应用的可能。

  据参与这次评选的专家表示,从这些征文可以看出,高速上网、GPS和电子地图、遥控电器、手机支付、健康诊断和远程治疗、手机电视、防盗防丢、声控和语音识别、指纹认证、安全监控等业务为大众所关注,同时也激发了手机用户强烈的需求愿望。这些将作为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的研究成果输入到工作组的用户需求分析白皮书中。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将会变成现实。

  生命的光芒

  浙江大学 杨泱

  2017年8月的一天清晨,阳光明媚,矿工小A和往常一样跟着工友们去井下作业。他是喜欢阳光的年轻人,但矿工的工作使他必须长时间呆在漆黑的矿井下,所以他十分珍惜能看到阳光的时光,他说看到阳光就好像看到了生命的光芒。

  但是这么一个热爱生命的小伙子却还不知道,一场可怕的灾难正等待着他和他的工友们—瓦斯爆炸,这个已经连续安全作业五年之久的国有大型煤矿由于一次安检的疏忽,酿成了一场不可挽回的灾难。灾难既已发生,惟一弥补的办法就是抓紧时间救援,救援队伍从四方而来:120,119,武警部队……令人意外的是在这里面还有一辆中国移动的信号接收车。

  灾难发生时,小A正躺在井下通风通道里,被无边无尽的黑暗和死寂笼罩着。“呃啊—”,一身惨叫,他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躺在乱石堆中,四周一片黑暗。他一下子醒悟过来,自己已身在“矿难”之中,一种莫名的恐惧向他袭来。他不敢去多想,摸摸自己周身到没什么大的伤,只是头有点晕,到也放心了。其实他还不知道,是他的头盔刚才替他挨了那一下本可以取他性命的石块撞击。

  这时,他似乎也想到了他的头盔,其实,这并不是一顶简单的安全帽,而是中国移动推出的融合了各种高科技技术的“井下个人无线通信终端”。它的形状就像一顶摩托车头盔,全部由合成碳纤维制成,重量不到钢材的四分之一,而防护强度却是钢盔的百倍。头盔内部安装的生命特征传感器正在把小A的脉搏和血压数据转化成数字信号即时传到矿外的那辆信号接收车上,同时也传达了小A还活着的消息。与此同时,另一部无线电发射器也将小A被困位置的参数发送到外部的信号接收车上,车载的强大计算机马上模拟出矿井底下的三维图像,并且计算出最合理的营救路线,指导营救队伍挖掘。

  为了安抚惊魂未定的小A,技术人员开通了小A头盔的对讲系统,这回头盔发挥了它作为通信设备的本职功能,头盔的耳麦中传来了小A家人的安慰声,井下的小A平静多了。

  不过危险再次出现,小A在井下被困7个多小时还滴水未进,生命体征各数据都在降低,但救援工作尚在半程。这时,外部救援人员拨通了小A的对讲系统,指导小A进食。原来,头盔的衬里用蛋白质编制的布制成,紧急时刻可以用来充饥。头盔后部还有一储水盒,水源是头盔氢氧燃料电池反应后的产物,可以充当应急饮用水。有了氢氧燃料电池,头盔的灯可以持续工作而不用考虑电量问题,驱除井下恐怖的黑暗。

  经过了15个小时的营救,当救援人员救到小A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了,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清晨的阳光照在他疲惫的脸上,也照在他的头盔上,那是生命的光芒。

  后记:笔者某日看新闻见“××煤矿事故”,触目惊心,作此文。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已经为社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活力,笔者认为未来通信技术应该发展成为以人为本、服务于全人类的高端科学技术,应该向人类生产生活中最需要、最关键的领域发展。

  我的未来移动新生活

  北京师大附中 张菁

  20XX年X月X日,早6:00,我在闹铃声中睁开双眼—“今天是20XX年X月X日,星期X它。今天的行程安排是:7:00,出发去往南极;8:00开始工作……”这是我的“腕式手机”的声音,它其实是一款像手表一样戴在手腕上的手机,现在正起着闹钟的作用。

  7:00,我准时登上了我的飞船,调整好速度和航道,按下了出发键。7:32,我踏在了南极的土地上。现在,第一件事儿是向我远在北京的上司报到。我的手机与上司的手机开通了“一键通”功能,报到只需按下一个键,就OK啦!

  8:00,准时开工。今天我们几个人的任务是跟踪观察一群帝企鹅(现存个体最大的企鹅)的繁殖情况。经过精密计算,我们估计新的一批帝企鹅宝宝将在今天破壳而出了!随着近几年南极环境的恶化,栖息地和食物的减少,帝企鹅已经成为了濒临灭绝的物种之一。所以对于这次如此大规模的帝企鹅群成功产蛋,我们一定要保证它们的小宝宝顺利降生。

  11:58,我们抵达了帝企鹅集体孵化地点附近的营地。为了不惊动帝企鹅,我们只是在远处戴上可望远的眼镜观察着它们。

  15:07,帝企鹅们似乎有了些动静,一切征兆都表示着有企鹅宝宝将要破壳而出了。我马上打开了眼镜上的远程摄像头,并用连接线接到了我的“腕式手机”上,输入了一个地址,按下了传输键。这是传输到哪儿去呢?这时,北京市XX小学X年级X班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此时我眼前通过眼镜看到的景象——这就是我刚刚传输的影像了。其实我这次来南极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给我负责指导的生物兴趣班上一节生物课,内容就是直播帝企鹅宝宝的出生过程。

  15:21,我手腕上的手机突然亮起了红色指示灯,有紧急情况!是大本营的同事发来的信息,他们勘测到附近海域出现了几位不速之客——帝企鹅的捕食者海豹。虽然我们对海豹也很感兴趣,可是它们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要在这关键时刻……为了不影响同学们的课程,我将手机的连接线接到了固定的仿生摄像头上,之后我调整了眼镜的角度和焦距,观察着另一边的几位不速之客,它们看起来倒不像是来饱餐一顿的。南极环境恶化,海豹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但是为了那么多尚未破壳的小企鹅,以防万一,我们必须得委屈一下这几只海豹了。我们决定把它们“驱逐出境”,方法就是对那片海域进行微弱的电击,只求吓走海豹。

  两位同事带着工具奔向那片海域,而我们在这里一边通过无线电与他们保持着联系,一边观察着帝企鹅。经过三次通电,海豹陆续离开了,就在这个时候,第一只企鹅宝宝也降生了!

  17:00,我们的观察及保护任务顺利完成,生物课该下课了,我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21:03,我们返回了大本营。21:29,我回到了家,也到了该休息的时候。

  躺在床上,打开手机留言信箱,全是今天同学们课后的感想:

  “老师,帝企鹅太可爱了!”

  “老师,帝企鹅为什么那么珍稀啊?”

  “老师,我长大也要去保护帝企鹅!”

  非常24小时

  南京邮电大学 范慧慧

  10:30的飞机起飞于禄口国际化机场。“乘客朋友们,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并把您的移动设备调至卫星通讯制式。”空姐的微笑提醒取代了司空见惯的关机通知,现在在飞机上,手机无需“睡眠”,只要简单的改变设置即可。一直以为科技的发展终究无法影响到高空环境,比如人在飞行中,仿佛就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随着一声关机音乐,地面上的关怀永远只能接收到冷冰冰的“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却孰料科技的星光终将照亮每一个曾经的不可能,于是,在今天两个小时的飞行里,地面上的呼叫记录中有我留下的痕迹。

  好吧,从腕上摘下闪烁着辉光的手链状mobilephone,从中间将其展开,只属于我自己的欢迎页面呈现于眼前,而后就是一个完全自定义的世界了。不要什么格式化的菜单模式,我就是我,我的短信拒绝集中营式的堆砌,每条信息都有各自的tags,都在各自的坐标里怡然自得。它们的名字,也早已不再是shortmessageinbox,而且文字的背后也离不开底色的支撑,各色信纸传递的不只是温情,更有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细致关怀。也许你以为这只是web2.0到phone2.0的平台跨越,那就有些片面了。诚然,手机和PC机在一定程度上同宗同源且PC的发展先于手机,但手机的便捷与灵巧更胜一筹。你看,它还会帮别人说话—我的一个聋哑朋友来电话了,是手机帮他在说话,他只要唇语翩翩,我便听到音符潺潺,流转在白云与机翼间……

  看到白云窗外流,不经意想起我的“后花园”,那些和我一同吞吐空气的花仙子们,它们可还承受得了这炎炎的烈日?哦,我该测试一下温度和紫外线强度,然后交给电子管家,让它分析测算何时该启动灌溉任务—纵使走到天涯海角,我的小屋永远不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当然,愉快的旅程中也不可忘记工作,今天,总部召开年度例会,我带上手机适配的眼镜,把延展屏打开,输入身份认证资料,文字和指纹一个都不少,签到、听报告、讨论、记录、提建议,会议的全部程序延展在我眼前的虚拟屏上。只是如果觉得soboring该如何是好?带上耳机?用一个耍小聪明编写的模拟职工?还是作罢吧,量子通讯的时代,通讯的安全性已今非昔比,可惜这种安全不具有选择性,对于偷懒耍滑只会格杀勿论。

  也罢,只要权利义务清晰,遵照游戏规则行事也是效率与公平的必然要求。而这,也恰恰显示了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多面性,不仅仅是科技,还要政策、监管、法律、文化等诸多因素协调发展,才能营造和谐舒适的移动新生活,所以,消除畅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还要有梦想的我们一起努力!

  链接:FuTURE论坛:

  由国内外26家企业、研究所和大学共同发起的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简称FuTURE论坛)于2005年10月成立。该论坛是我国移动通信领域一个国际性、开放式的交流和合作组织,大大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未来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论坛理事会下辖6个工作组(用户与系统需求工作组、无线资源控制与管理工作组、业务与应用工作组、频谱划分与电波传播工作组、网络结构工作组、无线传播技术工作组)以及2个特别工作组(知识产权研究特别工作组、宽带无线接入特别工作组)

  从成立至今,论坛组织会员单位开展了诸如未来TDD技术战略发展、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与产业、宽带无线接入、IMT-Advanced技术系统需求发展等一系列未来移动通信领域的分析及研讨类活动。

  2005年1月在科技部、信产部和发改委的支持下,成立了论坛筹备组,由863未来移动通信研究专家组组长尤肖虎教授和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曹淑敏副院长担任筹备组的负责人。

  2005年10月17日,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在上海宣布成立。

  2005年10月21日,FuTURE论坛(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与日本mITF、韩国NGMC和欧盟WWRF共同召开四方论坛会议,并建立了定期召开四方论坛会议的合作机制。至今已进行了五次正式会议。

  2006年4月,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召开,确定了工作组的发展目标、研究内容及本年度工作计划等,工作组的活动全面启动。

  2006年4月25日,未来移动通信论坛、日本mITF和韩国NGMC的负责人共同签署了三方合作备忘录,将共同促进东亚地区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合作。

  2007年1月,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发起了名为“未来行动”的大型教育捐助系列活动,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广安市成为该活动的第一站。

  2007年9月12日,为有效结合海峡两岸的优势,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与台湾B3G领域产业联发联盟3GCLUB共同签署了合作发展意向书。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