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遥感硬件技术的发展,行业迎来了支持高精度、多光谱波段以及激光雷达等拍摄技术,这些摄像能力大大提升了油气资源勘探的水平,也健全了油气勘探业的服务链条。如今,在油气勘探领域,遥感技术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陆地油气渗透勘探
80年代中期,烃类微渗漏遥感探测成为油气资源遥感研究的重要趋势。根据油气微渗漏理论,通过遥感技术中的雷达和光谱装置的感知能力,捕获油气资源中烃类物质在地表的多种蚀变标志,以观察其分布情况,从而推算该地区的油气产量。
得益于该项技术的发展,我国最初在新疆南部塔西南地区及柴达木盆地进行的先导性遥感油气勘探试验研究得到了长足的推动力,进而又逐步扩展到全国各含油气盆地,先后开展了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吐哈等盆地,以及环渤海湾、东北、中原、南方14个省份的石油遥感勘查研究。
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勘探单位完成了陆上油气蚀变矿物波谱的数据库建设,掌握了多光谱遥感图像成为勘探基础资料。至此高光谱遥感油气直接识别已成为成熟的技术手段。
陆地油气区的地表结构勘探
同样在早年的油气资源勘探活动中,针对地质结构与油气产地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在遥感技术的助力下,一些难以派出人员直接考察的地带正在被遥感影像分析手段所取代。
根据感影像中的数据信息制作出的数字高程图、数字线划图等数据模型,获取各种地貌要素如坡度、坡向的变化情况,并再搭配遥感光谱感知的土层成分,就可以从中了解油气资源区的地质构造发育的特征,从而建立起地质构造和油气资源的关系数据库。伴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不断推动,一些尚未探明的油气资源将依托积累下来的数据经验展开高效的探测。
陆地工区建设勘探
陆上工区建设同样需要经历前期勘探的过程。以前,对物探新工区的了解只是通过地形图上描绘的地形、地貌进行简单地实地踏勘,由于受工区范围、地形与地物、交通等条件的影响,不能做到完全、详细地了解。
在高精度遥感影像的帮助下,地理空间数据的现势性被很好地展现出来,这将有助于利用精确的数据对工区的区位因素进行清楚地调研,比如对工区各个职能点的合理布局将有助于产区效率的提升;合理的工区结构设置也能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扩散,而这些都离不开基于遥感影像分析的帮助。
油气管线布局与环境恢复勘探
油气管道的部署需要参考地质、气候、水文等各方面因素,不合理的线路排布首先会增加建设成本,并更容易诱发管线的质量问题。所以,依托遥感技术,特别是借助高精度遥感影像,可以帮助工程师找准最合适的管道埋藏点。
中国油气资源遍处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环境状况不尽相同,举世闻名的“西气东输”工程中,有关专家花去了多年时间编制了西气东输管道全线的遥感影像图,以及地理地貌、地质条件的综合解译图,完成对全线关键节点的信息规整,通过综合分析遥感影像中的数据,指出工程建设中须重点注意的事项,避免由管道铺设所引起的意外灾害。当每一段工程施工完毕后,通过相关的影像分析工具,可以推算出因施工而遭到破坏的植被数量,这些为施工后的自然环境恢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海洋原油污染物监控
过度地开采海洋油气资源极容易造成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每年发生的油船原油泄漏事件对海洋生物甚至是人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应用遥感技术对海洋原油泄漏的监测在全球范围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海洋水体流动性较快,加之海风和各种微小因素的作用,现有的遥感技术还不能完全预知污染物扩散的准确轨迹路线,在美国,部分遥感服务商利用中分遥感影像中的光谱波段定时监控海洋污染物的扩散情况。
据了解,美国正在研发更强大的高分遥感卫星系统,卫星将通过新设备增加更多地感知波段,实现对石油污染物更全面的监测,比如当海洋表面的浮油被清理后,利用这些波段也可发现潜藏的难以被处理的污染物,以便及时采取新的策略治理,还海洋一片纯净。
遥感企业的机会
不同的遥感企业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向。从国内情况看,遥感企业多以数据代理商、数据生产商、初级加工商以及服务外包商为主,具备深度自主服务能力的企业还并不多见,国内遥感企业在为石油领域的客户提供数据服务的过程中,亟待需要与客户进行深入的沟通,在彼此建立信任的基础上,能够承担部分项目的工程建设。例如,根据国内石油客户的勘探流程开发出一些定制的软件,实现流程的优化和数据从浅入深的加工和分析等,这些对双方都是有帮助的。(文|本刊编辑 陈启临)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