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史助理的报告文字实录:
史继军:国腾电子是1999年开始进入北斗相关领域的,2001年研制了北斗1号相关产品,首次实现批量订货。2004年北斗1号相关产品开始批量用于民用领域,2004年开始北斗2号的研制,2010年自主研发北斗1号RDSS基带与射频芯片投入使用,2011年自主研发的北斗多模基带SOC膜片投入使用。经过多年的努力,国腾电子在北斗技术领域形成了从关键器件到北斗终端系列产品到北斗应用系统与运营服务到基于北斗的组合导航系列产品的能力。在导航通讯终端方面,形成手持型RD、RN,还有车载终端,以及授时等等系列产品。
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9年及2012年全军集采招标中,国腾电子取得优异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这是国腾产品在抗震救灾和国庆阅兵中的应用场景。取得一系列成绩同时,我们也跟同行一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来讲,国家产业政策对北斗产业的扶持,各行业、各区域北斗应用环境在发生有力变化,北斗正式投入使用都是利好因素。同时,我们业面临着北斗产业链细分带来的挑战、国内外同业竞争带来的挑战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我们也在思考国腾电子自己的路在何方?
下面,向各位汇报一下国腾电子在面临机遇、条渣时候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为了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国腾电子从两方面制定了应对策略:首先,强化创新,提升北斗核心竞争力,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打造高水高性能的北斗元器件;二是,完善适应各个应用领域的产品体系;三是增强综合应用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四是构建全方位服务平台,未来北斗的服务是一大块,我们也想在服务方面再下下功夫。
第二方面应用,产业布局与拓展方面布局卫星的互联应用,在世界五百强中,并没有出现GPS专业公司,在14年研发历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北斗产业不能形成孤岛,全球无论是GPS还是北斗,具体应用中就是位置传感的手段之一,如果北斗系统不能和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卫星互联等其它技术融合,那么产业的发展必将失去重大的机遇。我们也调查了国外的一些情况,在全球范围来讲,2014年移动上网将取代传统上网成为主流,移动互联将成为巨大产业,位置信息须与综合应用紧密结合,北斗技术须融入综合应用与服务体系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北斗作为位置传感的技术手段之一是重要基础,必须与这些手段实现更紧密的融合与集成,就终端而言,我们的发力店中店在高端器件、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应用平台、全方位服务,构建集成和服务平台与产品。在产品方面,进行1+N产品布局,以北斗能力为核心,拓展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融合,MEMS与微电子融合,以及与卫星通信网络的融合。首先,提升遥感、地理信息内容整合能力,在国家973全球部分网络组织理论和编码技术指导下,建立北斗与遥感、地理信息一体化定位导航编码体系,我们研制了自己的三维数字地球企业级位置服务平台系统,进而形成便携型北斗指挥型监控终端。构建了“3S+C”三维数字地球企业级位置服务平台,实现对人员、车辆、物资的实时监控,我们研制了一个硬件平台,便携式北斗指挥监控系统。第二个探索,基于光电传感器位置监控网络,利用光电传感技术对人员、车辆等目标进行跟踪,与北斗定位形成互补的位置监控网络,突破了一些关键技术,包括宽动态成像、透烟雾透沙层、强光自动抑制、低照度成像,这样的能力和北斗本身定位和通讯能力进行结合。在光电成像技术探索中,形成了光电吊仓等设备,目前已应用于多个重大装备。位置跟踪能力的提升,和北斗进行整合时候形成综合位置获得方案。第三个探索,组合惯导与地基增强提升卫星定位能力,自2009年起国腾电子开始投入MEMS惯导器件、深组合导航系统、地基增强网络系统技术研发,达到技术状态,MEMS处理电路芯片已研制成功。这是MEMS微陀螺芯片照片。第四个探索,研发卫星互联产品体系,目前形成了卫星通信产品系列,包括卫星广播分发系统系列产品、宽带卫星通信系统、自主移动通信卫星核心射频与基带芯片,搭建了卫星通信集成应用系统,这是GStar卫星通信系统情况,已构成能够兼容主要商用通信卫星的主控站、固定站、车载站的功能,通过整合优化,提高了效率,提高了可靠性,同时实现了综合应用。参与国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研制,承担了终端研制任务,也投入了核心芯片研制。通过一系列探索,我们的目标是实现北斗与卫星通信、移动网络、地面网络的多网融合和互联互通,为卫星移动互联的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借此机会,感谢各位专家和领导对我们长期的支持与帮助!感谢中定协对我们的关怀与指导!
谢谢大家!
(此为报告人现场发言速记记录,未经报告人本人审核。)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