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作为技术现代性的标志性成就,将城市的生存空间由单一的物理世界扩展到数字化虚拟世界,这不仅打破了传统城市社会的固有屏障,而且给既有的行为方式、制度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以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对城市政府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城市信息化、网络化对政府管理有何影响?在数字化信息技术条件下城市政府如何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在数字化信息技术条件下城市政府如何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开展的“数字城市与政府智能化管理”研究,就这个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在理论上作出了初步探索,在实践上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他们的基本作法是:
——重点扶持,注重多学科联合攻关。
“数字城市与政府智能化管理”研究,是华中科技大学鼎力扶持的重点课题。他们认为“数字城市”是现代城市政府综合运用地球信息系统、遥感、遥控、网络、多媒体、虚拟仿真等高新技术,对城市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自动采集、整合、储存、管理、交流和再现,对城市功能机制进行动态监测,通过网络化、电子化手段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与交流。
“数字城市”实质上是政府搜集信息、整合信息、产生信息,并依据所产生的信息对城市实施有效管理的技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智能化特征,从而提升了公共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知识含量和技术水准。然而,单靠一个学科难以完成“数字城市与政府智能化管理”的课题研究任务。为了做好这一学科交叉融合渗透的研究课题,该校选派一名副校长主持这项研究,挑选一批在信息工程、计算机、公共管理诸学科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参与,组成了一支由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2名博士生导师、30位教授和副教授、30多位博士、150多位硕士构成的雄厚的科研力量。与此同时,学校优先安排科研经费,在国家“211工程”的支持下,筹措2000万元经费确保这项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在硬件建设上,学校建成了2千平米的“数字城市与政府智能化管理”虚拟仿真中心,配备了全国最大的SGIOnxy2高速图形仿真服务器,最大的多媒体三维立体仿真显示屏(约为68m2),大批计算和图形工作站,高档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地理信息管理(GIS)、建模仿真、地形仿真、可视化、数据库管理软件和各类开发工具。
“数字城市与政府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市数字化基础平台建设和政府职能部门信息子系统的搭载;二是政府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城市数字化基础平台就是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和规范,将城市基础地理、自然资源、社会人文资源等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存储,分别建立数据库,把城市各类信息集成到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环境之中,从而避免各类信息,尤其是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互不兼容、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流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功能重叠。由于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管理与办公自动化子系统搭载到“数字城市”所共有的基础信息平台之上,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快速查询和检索城市相关的信息,并以图形、图像、声音、文本、电子报表或硬拷贝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显示和输出,经过电脑所具有的人工智能系统统计、排序、分类等处理和分析,确保了信息的稳定、安全和可靠,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政府智能化管理系统就是政府部门在综合分析和处理各类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城市在计算机上实现仿真,建立城市管理决策分析的定量电脑模型,这种模型即可以再现城市政府管理过程中的某一历史事实,供决策者总结行政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也可以虚拟仿真城市未来的发展前景。为行政决策者选择最优管理方案提供帮助,亦即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人工智能化管理的内核,为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提供可视化的科学依据。
——立足前沿,注重特色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们认为:(1)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居于区域调控中心和中层职能管理的城市政府,其组织结构正朝着智能化、虚拟化方向发展。政府管理人员结构中高智力成员比重增加,行政组织内智囊性、“外脑型”的辅助决策机构的产生且地位日趋重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更具前瞻性的虚拟政府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在信息技术时代,知识的不断增值,技术专家统治的趋势在加强。“数字城市”政府管理采用知识密度大、科技含量高的行政技术,使政府管理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加深,经验行政必然被知识管理和技术行政取代。(3)“数字城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综合管理的潜力,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4)“数字城市”使政府的管理内容由过去以实物形态(如计划调拨)为中心的静态管理转变为以信息、知识形态为中心的动态管理,由过去的部门垂直管理转变为纵横交错的网络化、信息化的矩阵式管理;由“离散型”管理转变为系统化、科学化管理。因此,华中科技大学根据自身较强的理工文管学科交叉渗透的优势,把研究的重点确定为城市智能型政府和虚拟政府方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现已承担相关领域国家级、省级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研课题8项,发表各种学术论文和科研报告50余篇,出版专著5部,计150余万字。这表明,该校在“数字城市与政府智能化管理”研究领域已形成自己的特色。
——面向实践,注重科研成果与政府管理实际相结合。
华中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们不只是在研究所、实验室里作理论论证,而是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积极应用于城市政府管理。我国第一个实施的“数字城市”建设工程——“数字襄樊”信息工程就是他们在这方面作出的可贵探索。首先,他们将襄樊市的各种信息搭载到统一的基础平台上,形成襄樊市的综合信息港,全方位提供城市信息服务。
其次,他们设计出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方案,将襄樊市地理环境、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和人文环境等公共基础信息存放在“数字襄樊”信息总站,而将专业信息存放在部门信息中心。数字襄樊信息总站与各部门信息中心之间通过网络链接,信息总站负责整个数字襄樊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并给其他部门的子系统提供服务(见图2)。在该校“数字城市与政府智能化管理”虚拟仿真中心,专家们通过输入襄樊市的各种数据信息,在多媒体三维立体仿真显示屏上,可以身临其境地游览三国古城,欣赏城市秀丽的风光,可以查询和检索到襄樊市各市面的信息,据了解,襄樊市政府拓宽老城区南北走向街道的决策方案,市政府领导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就是通过电脑网络系统,在各自办公室的电脑终端和数字襄樊信息总站中央多媒体演示厅内会商完成的。而且整个决策过程通过襄樊市电视台现场直播,让全市人民了解决策的全过程,增强了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密切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也确保了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类似的决策实例还有襄樊高新技术开发区、工厂等场地的选址及管线铺设等复杂、宏观的发展决策问题,都充分显示出数字襄樊的无可估量的社会价值。数字襄樊的各种社会公益服务,如网上教育、网上信息查询等都使襄樊人民切身感受到数字城市的亲近和美好。随着数字襄樊信息大厦的建立和完美,将使襄樊这座历史古城进入一个数字化社会的新天地。目前,数字襄樊与政府智能化管理的各项子课题的实施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该项工程将在年内竣工。(王乘 何精华)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