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报告共包含“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与灌溉的贡献”两个专题。
年度报告聚焦“全球陆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全球典型湖泊生态环境状况”“欧亚大陆草原生态状况”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4个专题开展遥感监测与分析。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1年度报告》正式发布。
南极冰盖正在发生哪些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有何影响?全球城市扩展与土地覆盖有何变化?
目前,祁连山(张掖段)范围内的179项生态环境问题点位卫星遥感定位及比对监测系统已基本建立。
中国的植树造林与森林保护,成为维持全球森林覆盖面积基本平衡的主要贡献者。
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8报告,住建部城乡规划管理职责划入自然资源部,西藏自然资源厅挂牌,高德地图车机版3.0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郭华东院士透露,本次报告使用的国产数据比例已经达到57%,且逐年提高。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第六次对外公开发布,分为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专题”和“全球典型重大灾害对植被的影响”专题两大部分。
2016年,中国地区农作物总产量略有下降,其中夏粮总产量减产2.7%,受单产下降与种植面积缩减双重因素影响。
《报告》的监测数据获取,主要依靠我国1998年建立的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系统。
11颗卫星遥感数据源,65个农业生态区,31个遥感数据产品,两大专题监测项目……
科学技术部正式对外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4年度报告》,这是科技部第三次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 "中国之声 "。
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真实状态是什么样的?回答这一问题也是全球科学家们不懈努力的方向。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日前对外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3年度报告》。为了解读报告中的内容,记者近日采访了参与报告制定的几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在今年6月5日第43个“世界环境日”前夕,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4日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3年度报告》,包括“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大型陆表水域面积时空分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城乡建设用地分布状况”等4个主题分报告。
日前,山东省临沂市环保局全面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预警评估工作。截至目前,共上报遥感影像数据60张、野外核查照片300多张、统计表200多个,为掌握生态环境变化特点与规律、综合评估生态环境功能和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中国科学技术部28日下午在北京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这是中国首次发布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和基础数据集,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科学技术部28日下午在北京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2年度报告》,这是中国首次发布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报告和基础数据集,将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