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报告共包含“北极地区冰雪与植被变化”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及复种与灌溉的贡献”两个专题。
双方预计于2022年底前发射江西省首颗实验性环境遥感卫星“江西师大一号”。
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
年度报告聚焦“全球陆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态势”“全球典型湖泊生态环境状况”“欧亚大陆草原生态状况”和“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与粮食安全形势”4个专题开展遥感监测与分析。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1年度报告》正式发布。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自主研制了一套长时序、多源多要素的北冰洋边缘海海洋环境遥感信息集成专题产品。
南极冰盖正在发生哪些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生产有何影响?全球城市扩展与土地覆盖有何变化?
目前,祁连山(张掖段)范围内的179项生态环境问题点位卫星遥感定位及比对监测系统已基本建立。
中国的植树造林与森林保护,成为维持全球森林覆盖面积基本平衡的主要贡献者。
科技部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8报告,住建部城乡规划管理职责划入自然资源部,西藏自然资源厅挂牌,高德地图车机版3.0
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郭华东院士透露,本次报告使用的国产数据比例已经达到57%,且逐年提高。
长三角区域资源环境遥感检测技术研讨会
5月18日在浙江德清就新形势下共同研讨如何提高资源环境遥感监测工作技术水平和业务化程度。
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生态要素之一,水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人类与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第六次对外公开发布,分为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专题”和“全球典型重大灾害对植被的影响”专题两大部分。
2016年,中国地区农作物总产量略有下降,其中夏粮总产量减产2.7%,受单产下降与种植面积缩减双重因素影响。
《报告》的监测数据获取,主要依靠我国1998年建立的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系统。
11颗卫星遥感数据源,65个农业生态区,31个遥感数据产品,两大专题监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