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天宫一号是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员的“太空之家”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即将再入大气层烧毁。
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完成了各项既定任务,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实际上,天宫一号失控的说法毫无依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至今仍定期发布其轨道状态。
天宫一号是集团公司研制的我国首个空间目标飞行器,自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以来,完成了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3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和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在天宫一号的空间应用有效载荷中,高光谱成像仪表现亮眼,此次投入商用的数据主要是由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的。
中科院寒旱所遥感实验室科研人员利用天宫一号携带的高光谱成像仪获取高空间分辨率数据,以黑河上游祁连山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制备了积雪面积比例图和表层积雪粒径图。
在空间光学遥感器研制过程中,全体科研人员始终牢记“零缺陷”的工作理念,坚持安全至上、质量第一,实施以提高产品安全性、可靠性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成功实现了遥感任务的预定目标。
据悉,今日神八将与天宫一号“说再见”,于明日独自返回地球。届时,天宫一号将独自等待与“神九”、“神十”相约,时间定于明年。
在地面控制下,两航天器重新逐步接近,经过接触、捕获、缓冲校正、拉回、锁紧等技术动作,最终实现二次对接,再次形成刚性组合体。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透露,2日23时08分,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建立起了稳定的空空通信,飞船开始自主控制,进入自主控制段。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随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宣布,“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根据计划,“神舟八号”飞船在入轨后两天内,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交会对接。
截至30日19时30分,天宫一号已在轨运行30天22小时。根据各项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天宫一号飞行正常、姿态稳定、能源平衡,各项试验进展顺利,具备执行首次交会对接的条件。
据了解,在此次“天宫一号”工程中,中铝西南铝承担了多个品种、多个规格的铝合金关键材料和构件的研制和试制任务,包括高品质铝合金锻件、型材、棒材以及大锻环等,主要用于“天宫一号”工程的结构件、零部件和太阳能板等。
据介绍,这次天宫一号对地观测将首次实验短波红外光谱仪探测,天宫一号上使用的对地观测设备与遥感系列卫星星载对地观测设备不同,后者使用的技术与设备都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可直接应用;前者则注重实验性质,实验成功后观测设备才会用于卫星使用。
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29日表示,天宫一号上共安排三方面空间科学实验,试验成果或将对百姓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张善从说,从神舟一号开始,空间应用系统已经进行了百余项科学实验,按照空间科学的不同研究方向,针对不同型号的飞行器,安排不同的应用任务。
北京时间9月29日晚21时16分许,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29日晚在西北戈壁成功将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送入低地球轨道,在相继实现航天员上天、太空行走之后,为建设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载人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