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地质调查中心挂牌,宁夏建成高清数字地理资源数据库,《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机会清单》发布
将实现对全国范围主要城市的覆盖,探索商业化应用。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报章研究员自2009年6月回国起,即开始着手组建团队、研发中国碳同化追踪器 (CarbonTraker-China)。历时近5年的努力,中科院碳追踪同化系统——中国碳追踪器终于诞生了。这个系统的命名和成果发布,得到了NOAA和欧洲的官方认可。
7月22日,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与伟光汇通集团合作签约,成立微山湖红荷湿地风景区专家委员会,将针对微山湖湿地的水文、水质、气候、资源等领域展开深层次的合作,共同研究拓展湿地旅游开发的新领域。
地理资源所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后,发挥多学科优势,积极投身科技救灾,发挥过重要科技支撑作用,在灾情监测、评估,灾后重建规划等方面都及时为国家提供了重要决策建议和技术支撑。
11月2日上午,数字乌鲁木齐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设计书通过评审及数字城市合作协议书成功签约,这标志着乌鲁木齐市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更加完善,预示着数字乌鲁木齐时代已经到来。
海地地震救援工作依然在进行当中,而GIS作为一项重要工具,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数据资源是GIS的重中之重,因此,及时获取最新的数据也成了地震救援工作的重点之一。GISUser网站列出了对海地地震最有帮助的十大地图和地理资源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