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建院士曾表示,中国航天事业在世界的地位和取得的成果与话语权严重不符,需要有一个“常设”平台,持续地展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
中国小天体探测任务已经进入工程研制阶段,计划探测地球共轨天体2016HO3和小行星311P。
我国火星探测准备工作已就位,“探测火星的明年就发射了,都已经生产制造了。这个工程是个很大的创新,现在这项工作正在有序进展当中,各项工作都在向前推进。到建党一百周年之前,落在火星。”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来到北京白石桥航天城社区,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亲切看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著名航天专家叶培建院士,充分肯定了他在我国空间探索事业中发挥的作用。
国产无人运输机“飞鸿98”试飞成功,百度“超级链”落户海南,中科院院士叶培建:2020年后建月球科考站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中科院院士叶培建指出,在2020年前后嫦娥五号完成“绕落回”三部曲之后,我国探月工程将择机建立月球科考站,将开展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月球南北极探测、建立无人的月球科考站。
我国应在“十四五”期间实施一次高起点、标志性的小行星探测任务。
这位航天“老帅”每年都在为中国深空探测领域“代言”,关于中国未来探索天上“星”,叶培建已有一连串的设想。
“即将在今年下半年执行的嫦娥三号发射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二期‘落’月的‘最重要的角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探月卫星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突破的技术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难点就是解决月夜生存的问题。”
2020年前后,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火星探测的科学意义非常大,2013年是其探测很好的时间,火星和地球之间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每26个月有一次发射机会,下一次是在2013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称。
展望“十二五”的发展蓝图,叶培建认为,这是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转变的“黄金期”,探月工程将完成“落”月步骤,“2013年,‘嫦娥三号’将实现中国月球着陆器着陆月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