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鹤壁市重点产业招商集中签约活动在鹤壁迎宾花园举行。SAR卫星及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总装、镁基固态储氢制氢储能一体化、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等48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涉及商业航天、生物制造、半导体及工业软件、功能性新材料、电子电器、镁基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活动上发布了鹤壁市鹤淇天使创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资金10亿元,重点支持符合鹤壁市“3+3”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
3月14日,美国火箭实验室公司电子火箭从新西兰玛希亚半岛1号发射场点火升空,将日本太空先驱研究所公司(iQPS)的QPS-SAR-9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太空先驱研究所公司计划运营由36颗SAR卫星组成的星座,以提供高分辨率雷达图像。今年2月,太空先驱研究所公司与火箭实验室公司签订了8次电子火箭发射服务合同,2025年执行6次发射,另外2次发射任务则安排在2026年执行,每次发射任务均携带1颗卫星。此次是8次发射服务中的首次。这是火箭实验室公司2025年的第3次发射,下一次发射计划最早于3月17日执行,为Kinéis公司发射最后一组5颗Kinéis物联网卫星。火箭实验室公司计划2025年内进行20余次电子火箭发射,其中包括电子火箭改型HASTE火箭的亚轨道发射任务。
3月3日消息,截至今日,由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巢湖一号SAR卫星,在轨运营突破3年,执行成像任务2万余次,获取图像近10万景,成功应用于国土监测、城市安全、应急救灾、基础设施监测等重点领域,这也标志着天仪SAR卫星迈入规模化服务阶段。与普通光学卫星相比,SAR卫星(即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不受光照和天气条件的限制,能在全天候、全天时的情况下获取地表信息,能在灾害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获取地面图像。
11月14日,株洲太空星际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发射的4颗卫星首次成功在轨成像,数据实时回传。 此次卫星传回的照片拍摄地点,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附近矿区,采用2米条带模式。SAR卫星照片与光学照片在成像机制、波段使用、数据记录方式、图像特征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具有全天时、全天候成像的优势,其数据以及图像主要针对专业用户。
ICEYE于2023年5月首次推出Dwell模式,随后于2024年3月推出Dwell Fine。Dwell Precision是业界最高保真度的25厘米成像产品,于2024年10月发布。Dwell Precise将高质量数据与高分辨率相结合。其1200 MHz雷达带宽决定了独特的25cm分辨率。与一般单极化SAR黑白图像不同,该模式可以提供彩色显示,可以识别较小的物体或目标,例如车辆类型和军事装备,而无需额外的情报来源。Dwell模式可提供非常不错的信息密度和高度减少的散斑,这意味着图像中的每个细节都显得非常清晰。这张荷兰鹿特丹的“Dwell Precise”模式图像是单个图像中提供大量细节的一个例子。
9月24日上午10时31分,“神启号”卫星使用捷龙三号遥四运载火箭在山东附近海域发射升空。“神启号”卫星是甘肃省首颗SAR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可实施全天时、全天候的主动对地观测,最高可实现对地表毫米级形变监测,将重点面向我国西部地区及中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实现对城市设施、道路桥梁、水库大坝、矿山形变、地震带区域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隐患点识别等,完成多领域综合应用场景的变化监测。研制发射该卫星的企业计划发射6颗具备InSAR干涉成像能力的雷达遥感卫星,组成卫星星座系统。建成后,将在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建筑安全、减灾救灾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月11日消息,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宏图”)与济南智星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星空间”)近日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共同推动商业SAR卫星数据的广泛应用。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智星空间的SmartSat-X1(智星二号A星)SAR卫星数据在PIE-Engine平台上的广泛应用。智星空间将授权航天宏图通过PIE-Engine平台推广相关数据,并在此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确保数据的稳定供应和高效应用。同时,双方还将联合开展遥感应用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发,共同探索商业航天领域的新机遇。
8月7日,美国初创公司Umbra发布了一张分辨率为16厘米的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这是全球有史以来发布的最高分辨率的商业SAR卫星图像,Umbra宣布已成为全球首个可以向客户提供分辨率优于25厘米高质量SAR卫星图像数据的商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