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我国首款起飞重量5.25吨、最大载重1.9吨的大型无人机鸿雁(HY100)在新疆石河子市天域航通石河子生产基地成功实现量产下线,其中3架顺利向客户完成交付,这也是我国国产大型无人机首次实现量产交付。鸿雁(HY100)为固定翼大型无人机,是天域航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型无人机系统,由无人机和地面指挥站共同组成,最大起飞重量5.25吨,最大商载1.9吨,最大航程1800公里,最大航时10.6小时,可保持真高4米持续稳定长航时飞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1月17日,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副校长龚威教授介绍,天问正在从实验室迈向生产线,计划2025年量产,并打造一条研发制造生产线。2024年,武汉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每年将安排至少40亿元产业基金,投向包含人形机器人等在内的13个细分领域,此外还成立了30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基金,重点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并在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江汉区等区域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
日前,有消息称,2025年1月中旬,赛力斯的“机器狗”可能会发布,并预计在6月30日前实现量产。6月底,可能迎来赛力斯机器狗量产及其他产业链新变化。对于上述消息,多次向赛力斯相关负责人核实,“官方没有发布(机器狗)相关消息,一切以官方消息为准。”赛力斯董秘回应称。
1月6日上午,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内,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芯擎科技”)的技术人员正小心翼翼地测试一款车规级芯片。这款芯片名为“星辰一号”——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AD1000,填补了7纳米车规级高性能智能驾驶芯片的国内空白。芯擎科技副总裁蒋汉平介绍,“这是目前国内算力最大的全场景高阶自动驾驶芯片,由芯擎科技独立研发,已完成工程验证,预计今年9月量产,明年上半年大规模上车应用。”
1月8日消息,在CES 2025上,小鹏汇天表示,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已在建设中,该工厂将用于生产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的飞行器部分,规划年产能1万台,计划明年第三季度竣工,飞行汽车将在2026年量产交付。
日前,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四川首台全自主产权的双足式商用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天行者1号”。据悉,此次发布的机器人为原型机,该机器人身高165厘米,重约5万克,续航时长为一个半小时。下一步它还将接入电子皮肤等功能,让其智能度和稳定度进一步提升,预计今年3月开始进行部分量产。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有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的配套,未来将聚焦于分布式VSLAM与机器人全身感知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提升人形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与适应能力。
1月2日消息,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于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将加大加快中高阶智驾大模型、端到端等技术研发,全场景NOA体验升级,全面提升智能驾驶的安全性。2025年推动包括端到端到大模型在内的中高阶智驾大规模量产上车应用,累计突破百万台量产交付,逐步实现从自动驾驶L2++到L4级的渐进式发展。
12月30日,PIX Moving宣布完成B1轮融资,投资方是浙商创投,基金来源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湖州长三合控股集团,此轮融资主要用于PIX Robobus、Roboshop等产品的量产。据介绍,目前,PIX无人驾驶小巴(Robobus)已经获得了来自中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客户的批量订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工厂产能提升,实现Robobus的全球快速交付。
12月26日,广汽集团在2024年中国机器人网年会现场发布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新品——GoMate。广汽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采用了行业首创的可变轮足移动结构,融合了四轮足、两轮足两种模式,可根据实际应用自由切换,使得机器人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与地形跨越技巧。广汽集团计划,在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的批量全球发售,同时,GoMate在不同行业实现示范应用;2026年,GoMate完成小批量生产并逐步扩展至大规模量产。
据轻舟智航官方公众号消息,近日,轻舟智航基于征程6M中高阶智驾解决方案“轻舟乘风”再获头部新势力车企量产项目定点。与此同时,“轻舟乘风”中高阶智驾解决方案量产交付上车正式突破50万套。这标志着轻舟智航成为业内首个基于征程6M获量产定点,并第一个达到50万级量产交付规模的中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商。
据小马智行官微消息,12月11日,小马智行与广汽埃安在广汽集团番禺总部举行Robotaxi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进一步合作打造具备商业运营竞争力的Robotaxi规模化量产车型,共同推动全无人Robotaxi量产商业化落地。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埃安全球车型和小马智行第七代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共同研发全冗余前装量产Robotaxi车辆平台。双方目前已围绕自动驾驶车规级套件研发、车型生产、底盘冗余安全设计等方面,开启技术攻坚战,计划推出至少千台量级规模的埃安Robotaxi车型,首批将在2025年完成并率先在大湾区落地,未来将覆盖更多区域和国家。
12月6日消息,华为车BU智能驾驶产品线成立了一个技术开发部,与感知、规划控制等技术部门平行。据了解,该部门由AR地图业务老将郦光丰带队,团队规模在50人左右,其中还包括两位通过华为“天才少年”招聘计划加入的工程师,分别负责规划控制、大模型方向。有内部人士猜测,该团队会负责端到端与大模型的结合等,这将是更前沿的智驾技术演进方向。据了解,“一段式端到端”方案将是华为预计明年推出的智能驾驶系统ADS 4.0版本的重要能力。
11月20日,闪极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光远投资领投,未来光锥前沿科技基金、边缘AI领军上市企业云天励飞跟投,跃为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战略级新品——闪极AI拍摄眼镜的市场拓展、AI技术研发及人才梯队建设等。不久前,该新品发布会正式官宣定档12月19日,或成为国内首款量产的AI拍摄眼镜。
11月15日,智己汽车、NVIDIA 英伟达与Momenta三方合作,打造行业首批DRIVE AGX Thor芯片量产智驾解决方案,加速IM AD领先产品体验。据悉,该方案也将于2025年率先搭载于智己汽车量产车型。此次发布的量产智驾解决方案,不仅涵盖ADAS全功能,也支持HNP高速高架领航辅助、UNP城市领航辅助、LPNP记忆泊车领航辅助等高阶智驾功能。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低空经济馆的参展方沃飞长空10日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旗下AE200航空器批产构型,宣布该eVTOL产品完成了关键技术攻关,将从科研走向量产,全面进入适航取证与量产的冲刺阶段。AE200是沃飞长空旗下首款自研战略产品,是一型6座级纯电动有人驾驶载人eVTOL,具备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等多方面优势。预计在2025年,将全面启动AE200的符合性验证工作,力争成为国内首个完成载人飞行试验的6座eVTOL产品,预计在2026年完成型号合格证(TC)取证。
11月2日消息,长城汽车领投自动驾驶公司元戎启行C轮融资,注资1亿美元成为股东。早在今年3月,元戎启行便成为长城汽车智驾供应商,助力魏牌蓝山车型无图城区NOA功能的量产上线。 据了解,明年预计有超过10款搭载元戎启行的高阶智驾车型投入市场,1亿美元的注资后,元戎启行将有望加速扩大量产规模;同时,元戎启行还在研发基于英伟达Thor芯片的VLA模型(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系统将于明年推出。
10月28日,智己汽车宣布成为全国首个同时具备L2、L3、L4智能驾驶量产能力的品牌,2026年将具备L3级自动驾驶量产条件。据了解,在本月开通“全国都好开、全场景都敢开”无图NOA后,智己已启动在德国、法国等欧洲市场的L2+道路测试,为智驾出海打造首个“全球都能开”的无图NOA。
10月23日,极氪公司在MIX车型发布会上宣布,与Waymo合作开发的无人驾驶出行机器人已开始国外路试,预计将成为全球首款大规模量产交付的原生无人驾驶汽车。该车型基于极氪智能出行平台浩瀚-M(SEA-M)架构打造,由极氪欧洲创新中心(CEVT)设计与研发。今年7月,Waymo已将一批极氪电动迷你面包车运到美国,用于其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并搭载了Waymo第六代传感器套件。
10月19日,在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张国富透露,公司在智能驾驶系统规划方面,计划到2025年主攻高阶智能驾驶系统,比如高速公路辅助HWA超级巡航系统,到2026年以后量产应用L4以上的无人驾驶系统及全自动的泊车系统。
宝马集团于10月17日宣布,2025年将量产搭载“车路云一体化”(V2X)技术的车型。宝马中国区研发高级副总裁雷凯称,宝马在中国建立了德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和数字化体系,全力推动智能网联技术的本土合作与发展,其中V2X技术的量产应用就是优秀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