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印发《高水平构建质量基础设施 赋能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其中提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在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研制一批技术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标准。适应新技术等对标准的要求,持续培育命名一批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标准化创新中心,打造技术标准策源地。加快人工智能识别感知芯片、微流控生物检测、智能网联汽车等关键检测技术突破。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2日,在因隐私和监管压力于三年前关闭Facebook的面部识别功能后,Meta目前宣布正在重新测试该服务,以打击“名人诱饵”诈骗。 Meta表示,将在试验中招募约50000名公众人物,自动将他们的Facebook头像与疑似诈骗广告中的图像进行比较。如果图像一致且Meta判断该广告是诈骗,将会阻止这些广告。参与的名人将会收到通知,并且如果不愿参与,可以选择退出。 该试验计划从12月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出,部分未获得监管批准的地区如英国、欧盟、韩国以及美国得克萨斯州和伊利诺伊州将不包括在内。
7月5日,无人驾驶装备应用创新生态大会在“地空智行、动见未来”2024 WAIC无人驾驶体验活动现场论坛区隆重召开。大会上,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交警支队颁发了上海市首批无人驾驶装备识别标牌。这是无人驾驶装备在浦东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无人驾驶装备正逐步走向规范化、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
据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网站3月2日报道,美初创公司Albedo Space将于2025年发射首颗对地观测卫星,2027年建成24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其轨道高度仅为160千米,可提供0.1米分辨率的光电图像和4米分辨率的热图像,具备在轨识别人脸的能力;每天对特定地面进行3次成像。
民航局近日发布《民用微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识别最低性能要求(试行)》,填补了国内在微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监视领域的空白。《要求》以提升微型、轻型、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可靠被监视能力、降低航空活动的碰撞风险为目的,面向运行场景、基于运行风险,针对民用微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设计制造及运行识别服务提供,提出了相关规范性要求。还明确了无人驾驶航空器广播式运行识别和网络式运行识别的报送信息内容、信息格式、报送方式及功能性能等。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参考了国际相关规定规则,使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制造商的产品在符合国内要求的同时,能够兼容国际主要市场。
网信办发布关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实现相同目的或者达到同等业务要求,存在其他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案的,应当优先选择非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