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开源Qwen2.5模型助力低成本AI训练,近期斯坦福大学与伯克利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这一技术成功开发出低于50美元的AI推理模型。斯坦福的S1推理模型和伯克利的TinyZero模型,均通过阿里巴巴的Qwen2.5-32b-Instruct模型训练而成。
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此前透露,该公司正在研发一项脑机技术,未来用户可直接通过大脑输入文字。而根据《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报道,这家科技巨头实际上已经成功打造出这一系统,主要通过AI模型结合具体硬件来将用户大脑信号映射成具体键盘字符,其准确率大约为80%,也就是说,它能正确判定用户在“敲击”的按键。该设备完全依靠外部脑机读取用户大脑信号,无需植入或其他侵入性操作。
近日,智腾承启航空科技(扬州)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金雨茂物。智腾承启是一家航空航天伺服系统开发及配套商,专注于空天飞行器、商业火箭、防务装备、潜航器等装备配套的舵系统、伺服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大研发投入、市场拓展及团队升级。
总部位于多伦多(Toronto)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AI)企业Waabi Innovation将与沃尔沃卡车展开合作,在美国扩大无人驾驶卡车的生产,并计划在未来将这些车辆引入加拿大。Waabi公司在2月4日宣布,将为卡车制造商沃尔沃提供其生成式人工智能驾驶系统,双方将合作开发自动驾驶卡车,并在商业上实现规模化。
1月19日,字节跳动正式发布了一款面向专业的开发者提供服务的全新AI Coding产品Trae(trae.ai),实现了从Copilot向Autopilot的演进。该工具可选择简体中文或英文,并内置了GPT-4o、Claude-3.5-Sonnet模型供免费使用。
近日,上海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杨浦区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指出,探索人工智能融入科学教育课程建设、教学变革、自适应评价、智能分析与建议生成的全过程,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文生图、文生视频、元宇宙等新技术,开发区域、学校、场馆等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
天眼查App显示,1月10日,苹果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Tejas Kirit Gala,注册资本3500万美元,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大数据服务、数据处理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等,由APPLE SOUTHASIA PTE.LTD.全资持股。
1月8日消息,记者获悉,阿里云通义灵码AI程序员已全面上线,成为全球首个同时支持VSCode、JetBrainsIDEs开发工具的AI程序员产品。此次上线的AI程序员相比传统AI辅助编程工具,能力更全面,可以让开发者以更高效、更沉浸的方式完成编码任务,通过全程对话协作的方式,就能完成从0到1的业务需求开发、问题修复、单元测试批量生成等复杂编码任务。
1月7日,在CES 2025上,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展示了与极氪联合开发的全球首款量产原生自动驾驶汽车极氪RT。据悉,这款产品即将于2025年开启大规模交付。同时,极氪向Waymotigo提供专为未来出行打造的浩瀚-M架构。
周一,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在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们正在探索轨道火箭的开发和生产。丰田汽车将通过其移动技术子公司Woven by Toyota向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 Inc.投资70亿日元(4440万美元),后者是一家开发卫星运载火箭的日本太空初创公司。丰田表示,该公司希望利用其在大规模生产汽车方面的经验,与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合作生产火箭。
当地时间1月6日晚,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25CES开幕演讲中宣布,英伟达将与丰田汽车共同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黄仁勋称,该领域是下一个规模可达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近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科研团队基于中国电信天翼云的算力支持,成功开发了国际首个地震工程领域大模型SeisGPT,利用大模型对地震进行智能响应,守护韧性安全城市建设。随着大模型参数成长到千亿级别,对算力的需求也呈现出级数增长态势。
近日,日本AR波导开发商Cellid宣布将参与与东京理科大学和三井化学合作的医用AR眼镜开发和研究项目。该项目已入选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2024年战略创意研究推进项目(CREST),旨在通过产学合作,从材料开发到临床验证,将AR眼镜在医疗环境中商业化。该项目将于2024年至2029年开展研发,主题为“利用超材料技术实现医用AR眼镜”。研究经费总计2.99亿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