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时空智能大会
5月21-22日 北京
大会公布多个论坛及活动议程
邀你一起  探索未来

搜索中心

欧航局:小行星“2024 YR4”撞地球概率降至0.001%

分享至

欧洲航天局25日说,最新观测结果显示,小行星2032年12月撞击地球的概率大幅降低,基本排除了直接撞击的可能。最近,小行星“2024 YR4”可能撞击地球的话题引发公众关注。这颗小行星直径预计在40至90米之间,一旦与地球相撞可能摧毁一座城市。欧航局最新观测结果显示,“2024 YR4”撞击地球的概率已降至0.001%,都灵撞击危险指数的危险水平目前为“零”。这一衡量近地天体撞击地球的指标使用零至10的整数代表撞击概率,这一指标上周数值为3。

小行星7年后或撞地球?国防科技工业局公开招聘“行星防御岗”

分享至

2月7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公开招聘“行星防御岗”引起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评论“未来已来”“这么科幻”“钦天监现代版”“行星防御理事会”。2月8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省天文科普学会副会长曾阳。曾阳介绍,行星防御主要是指通过监测、预警、拦截或偏转等技术手段,防止近地小行星或彗星等天体撞击地球的系统性工程。其核心目标是应对“潜在威胁天体”,即轨道距离地球小于0.05天文单位(约750万公里)且直径大于140米的小行星或彗星。这类天体一旦撞击地球,可能引发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灾难,例如66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行星防御不仅关乎国家安全,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需通过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实现风险规避。此前,多家媒体报道,一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在7年后撞击地球,概率为1.6%。联合国就此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以应对这一潜在威胁。

小行星采样返回,天问二号计划明年发射

分享至

国家航天局9月24日宣布,在完成嫦娥六号任务后,中国探月工程还将通过2次发射任务,为国际月球科研站打基础,最快将在2026年执行第一次发射任务。除了探月工程相关任务稳步推进,我国深空探测的多项计划也在同步开展。据介绍,天问二号计划明年发射,将完成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

我国计划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 开展小行星探测任务

分享至

6月27日消息,我国计划2025年前后发射天问二号,开展小行星探测任务;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和天问四号,分别开展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木星系探测任务。

美国宇航局Psyche飞船搭载SpaceX“猎鹰重型”火箭升空,将探索金属小行星

分享至

当地时间10月13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Psyche宇宙飞船搭载SpaceX“猎鹰重型”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Psyche飞船预计将于2029年下半年到达已知最大的金属小行星Psyche,之后探测器将花费超2年时间绘制小行星的地质、地形和重力,寻求揭示地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