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航天宏图官微2月20日消息,2月19日,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方面双方将共同推动女娲星座卫星数据数据应用,促进研究成果共享,推动技术创新。通过数据融合与分析,构建更加精准的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为灾害应对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双方将建立人才培养与交流机制,就微小卫星、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展开联合研发,重点突破防震减灾领域的技术瓶颈。另外,双方还将基于航天宏图无人机综合解决方案,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应急减灾实践应用。
1月17日,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举行“数启新篇.算领未来”2024年度用户大会。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肖卓伟博士代表地震大模型创新应用联合实验室“谛听”大模型研发团队,介绍了“谛听”地震波大模型的最新研发进展,并发布了“谛听”十亿级参数地震波大模型。他表示,大模型研发工作于2024年1月正式启动,已于2024年7月28日发布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初期版本,此次发布的是第三阶段测试版本,该测试版本已有效服务于西藏定日县6.8级地震应急监测工作。
1月7日,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后,中国移动在西藏首次使用北斗短信应急服务和无人机基站开展定日地震抢险救援和通信保障服务。北斗短信服务为救灾提供紧急通讯。地震发生后,中国移动为在日喀则市的19.2万中国移动用户免费开通北斗短信应急服务。开通该功能后,用户可在没有信号覆盖的情况下,发送一条最多20个文字的短信进行求救或者报平安,并选定发送自己的定位信息,定位精度可达到10米,这不仅为地震受困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也为紧急救援团队提供了新的工具,有效保障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通信需求。
1月7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国网空间技术公司迅速行动协调高分一号、吉林一号等系列遥感卫星,针对震中区域及附近可能受影响的输电通道,进行滑坡、泥石流、地表形变及倒塔情况卫星应急普查。经过数据处理分析形成专题成果图件5幅,应急监测分析专题报告1份,为电力基础设施应急抢修提供有力支撑。
据中国移动消息,1月8日12时,经过一线人员的连夜抢修,拉孜县扎西宗乡最后1个退服移动基站完成抢通工作。至此,受本次地震影响的定日县、拉孜县、定结县所有退服基站均已抢通,标志着地震灾区所有中国移动通信基站全部恢复通信。
据新华社消息,2025年1月7日上午9点,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截至目前,地震已造成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重大人员伤亡,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力开展人员搜救,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确保安全温暖过冬。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启动国家地震二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扑震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西藏自治区启动地震二级应急响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为救援提供卫星图像信息,为灾害救助提供支持。为掌握受灾区域实时情况,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紧急调度在轨卫星,通过开展卫星综合统筹、测控资源协调和成像指令修改,迅速安排高分一号03卫星、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高分三号02星、环境减灾二号05星、陆地探测一号B星等8颗卫星对灾区进行观测。截至2025年1月7日下午,已安排卫星成像8次,获取灾后有效数据1景,共享历史数据2景,第一时间提供给部委相关单位,及时提供灾情状况信息。
近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科研团队基于中国电信天翼云的算力支持,成功开发了国际首个地震工程领域大模型SeisGPT,利用大模型对地震进行智能响应,守护韧性安全城市建设。随着大模型参数成长到千亿级别,对算力的需求也呈现出级数增长态势。
10月24日,四川省地震局与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将充分利用各方在测绘技术、数据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数字四川”建设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已于7月25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8月2日,在中国地震局指导下,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应急广播与腾讯联合推出“中国地震台网”全国微信预警服务,面向公众开展公开测试。江苏、河北、海南、甘肃、广东、陕西等各地也陆续上线了本地地震预警服务。全国微信用户可通过小程序开启地震预警。
5月12日晚,腾讯QQ官方宣布,今年,四川省地震局联合腾讯在QQ全城助力平台正式上线了地震预警功能。基于权威的预警数据,四川及周边50公里的地震信息,可秒级触达订阅用户。目前该功能仅支持四川地区用户开启,后续也将覆盖更多省份。
据太极股份消息,4月23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太极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推进地震行业联合解决方案、数据要素创新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打造防震减灾新格局,实现共同发展。
一款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开发的App“地震预警”因向用户收取10元/年的服务费,近日遭到网友质疑。对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回应称,目前安卓系统并不收费,收费的是苹果系统,“在苹果应用商店下载确实需要付费,我们和苹果达成了相关协议”。 根据“地震预警”App介绍,该软件能在地震发生时提前几秒到几十秒预警,并可在灾后上传避险反馈、灾情采集险情,了解地震科普等。该App目前安卓系统显示的下载量为609万次。
2023年12月29日消息,天拓集团与地球脉动科技已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天拓公司将全面负责地球脉动公司生产的节点式地震仪的销售及租赁业务的推广工作。此外,天拓公司还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依托行业内专家院士团队,围绕地球脉动产品,推广新产品的应用及解决方案。
泰伯网讯,7月27日,据大有时空公众号消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以下简称“台网中心”)与国汽大有时空科技(安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有时空”)高精度定位服务与智慧应急实验室正式揭牌。台网中心副主任张锐、大有时空总裁韩建新代表双方签署共建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台网中心与大有时空在高精度定位服务和智慧应急方面的深度合作迈出重要一步,将为地震监测、应急管理和北斗应用等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契机。
据平安江汉官方微博消息,7月26日,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发布警情通报,7月25日16时许,武汉市应急管理局地震监测中心报警称,该中心发现部分地震速报数据前端台站采集点网络设备被植入后门程序。该行为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已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285条之规定,对此案立案侦查,并对提取到的后门样本进一步开展技术分析,该后门程序能非法控制并窃取地震速报前端台站采集的地震烈度数据。初步判定,此事件为境外具有政府背景的黑客组织和不法分子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
近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发挥各自独特优势,在地震科学云计算、地震数据云上服务、地震AI技术应用和数据模型开发、地震技术市场化应用探索、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与探索。
7月10日,四川省地震局与腾讯公司开展座谈交流,旨在进一步深化合作,推进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座谈会上,腾讯公司介绍了双方合作上线的地震预警公众号、小程序和视频号运行情况和提升预警准确度和发送效率采取的措施,提出了优化信息服务和拓展功能的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