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在京组织召开纪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三十周年座谈会。座谈会上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未来在确保北斗三号系统稳定运行基础上,中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下一代北斗系统以“精准可信、随遇接入、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为代际特征,将为全球用户和其他定位导航授时系统提供覆盖地表开阔空间及近地空间的米级至分米级实时高精度、高完好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按照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24日,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在湖南株洲召开,会议期间,《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年)》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北斗系统服务及相关产品已输出到130余个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多项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的国际标准相继发布,为民航、搜救卫星、海事、移动通信等多个关键领域产业发展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9月19日,据媒体报道,北斗三号系统的成功建设,为下一代北斗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我国将建设北斗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更好服务全球用户。北斗三号系统的成功建设,为下一代北斗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规划,我国将在2035年前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所谓“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就是以北斗系统作为核心和基础,覆盖室内到室外、深海到深空的更强、更安全、更可靠的系统。
11月16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官网公布消息,包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称“北斗系统”)标准和建议措施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最新修订于日前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
9月18日,信息发展公布,公司控股子公司交信北斗(海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交信北斗海南”)拟与公司关联方交信北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交信北斗”)签订《黑龙江省北斗系统高速公路运营稽核服务平台技术开发合同》,合同约定项目交付内容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发费用40万元,第二阶段服务费按年支付,将另行书面商定具体金额。
近日,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三周年之际,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林宝军表示,“这四大导航系统里,原来北斗的目标是争二保三。但现在来看,北斗系统运行效果超出预期,整体核心指标已经超过GPS,是世界一流的。”(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