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交通运输部、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24日在湖南株洲举行,来自头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来自非盟、俄罗斯、老挝、韩国、法国、科特迪瓦等组织和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发布了《十大北斗应用场景典型案例集》,共包含10个场景、23个典型案例。10个场景分别为:车辆智能运管、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应急减灾、精准农业、智慧城市治理、大众智慧出行、数字施工、公共卫生与健康信息化建设、“北斗+”低空经济、海外应用。
泰伯网讯,9月3日,空天信息产业国际生态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以“北斗赋能万物互联,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发表演讲。他提出,2020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已发射30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可以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我国卫星导航从0到1的跨越,但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李德仁院士认为,未来全国可以在遥感监测、交通监控、商业运输等领域持续拓展应用空间,依托“北斗+高精度室内定位”可实现亚米级定位精度、“北斗+5G”可显著提升公共安全资源调配精准性,加速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通过北斗加遥感和通信实现空天信息无所不在的快准灵服务,创造多个万亿级新质生产力产业。
6月25日,合众思壮与中关村智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在郑州航空港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同时举办了“北斗+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专题沙龙暨北斗+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建设启动仪式”。北斗+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由河南航空港投资集团、智用研究院、合众思壮、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和河南省视博电子联合发起建设将围绕北斗+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关键技术突破、智慧解决方案开发、行业标准制定、优质项目执行和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协同创新,推动不同领域的创新智慧化技术及应用落地。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在北斗时空信息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北斗时空信息领域相关技术的深度融合。
4月18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华力创通提问:北斗室内外融合 5g芯片项目,成功了没有?公司回答表示:北斗+5G融合基带芯片正在研制过程中。
3月8日,上海市印发《本市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促进信息服务消费产品研发。鼓励企业围绕“5G+”“VR+”“AI+”“北斗+”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元宇宙、区块链等融合示范应用场景。聚焦文旅消费、职业培训、医疗健康等领域,推动建立一批标杆示范场景,形成一批元宇宙应用。支持在智能化教育教学、自动驾驶等领域构建示范应用场景。
7月19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规划》明确,示范区要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布局元宇宙、北斗导航、量子通信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北斗+”“AI+”“5G+”“大数据+”等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打造数字化转型发展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