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束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聚焦产业建圈强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提升。建立实施农作物种子、机器人、汽车芯片、智能网联汽车等质量认证制度,不断拓展网络安全、北斗产品、绿色产品等认证实施范围,促进稳链强链。绿色产品认证目录增至113种产品,8500家企业获得绿色产品认证证书3.5万张;加快构建“双碳”认证体系,对锂电池、光伏等10类产品启动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11月22日,国家数据局就《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加快出台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政策文件。在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安排下,研究制定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大中央投资对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数据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资金安排、课题研究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力量参与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表示,后续拟出台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空间、数据流通安全治理等方面的7份政策文件,还将推动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完善数据流通交易规则,提升数据安全治理水平,促进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
据AXIOS消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周二发布了人们期待已久的规定,这些规定将为电动空中出租车最早于明年商业化铺平道路。规定包括这些新型飞行器的飞行员的资格和培训要求。规则还规定了操作要求,包括最低安全高度和所需能见度。FAA局长表示,这项规定是将这些新飞行器安全引入美国领空的“最后一块拼图”。
8月6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 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其中提到,扩大电信业务开放。推动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进一步试点扩大增值电信业务开放。深入推进电信业务向民间资本开放,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移动通信转售等业务和服务创新的支持力度,有序推进卫星互联网业务准入制度改革,更好地支持民营电信企业发展。
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会上表示,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值产业增加值估计超过1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10%左右,有望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国家数据局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今年陆续推出数据产权、数据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8项制度文件。
记者28日从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全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会议上了解到,随着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现从无到有、从土地到空间的历史突破,覆盖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全域全要素全流程用途管制制度体系初步形成。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表示,实施用途管制,健全开发保护制度,是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的有力手段。自然资源部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扎实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城乡用途管制政策;健全方式方法,保障重大项目合理用地需求。深化计划管理和用地审批改革,强化预审准入把关,深化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改革;加强监督,落实监管责任、严守安全底线,依据法定规划实施用途管制,健全监管手段,提升监管质效;完善技术标准,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快从传统的“管理管制”向“治理服务”模式转型。
3月26日,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揭牌仪式在海淀区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园举行,这意味着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扩展至海淀区。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副区长唐超介绍,考虑到数据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性,海淀区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数据开放共享监管沙箱试点,以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及科学城北区重点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造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具体而言,先行区将通过“可用不可见”方式支持人工智能数据的汇聚与模型训练,探索形成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跨链协作,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电视台、出版社等各类机构的版权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夯实大模型训练的数据基础。
3月25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要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加快推出一批可落地的政策文件。当前,制约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的卡点堵点问题依然突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还需完善。
2月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落实〈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国家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金融机构可以向境外传输日常经营所需的数据。金融机构开展数据出境工作,应按照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及数据安全工作要求,开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和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保证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1月11日消息,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总体目标为: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方共建”的数据资产治理模式,逐步建立完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和丰富数据资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推进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以及合规化、标准化、增值化。通过加强和规范公共数据资产基础管理工作,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应用机制,促进公共数据资产高质量供给,有效释放公共数据价值,为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12月26日消息,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黎烈军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产品主数据标准服务平台建设,持续开展大数据产业发展示范,支持各类经营主体探索数据利用模式,加强数据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工业数据资产登记等制度规范的研究制定,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扎实推进数据高效流通,赋能产业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今天(11月10日)正式启动运行。先行区将按照适应数字经济特征的监管方式,建立先行先试机制,建设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田和数据要素集聚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精神,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会同国家数据局筹备三组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方面对加快建立健全符合公共数据要素特性的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用于数字化发展的公共数据按政府指导定价有偿使用等问题的意见。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快研究建立公共数据价格形成机制和有关制度规定,促进公共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
9月2日,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工信部将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千兆光网“追光行动”、中小城市云网强基建设、“宽带边疆”、移动物联网高质量发展行动,部署绿色智能的数据与计算设施。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工业软件等数字产业,加快制定数据资产、数据交易、数据标注等数据要素市场基础制度配套政策。
8月16日,水利部召开部务会议,审议《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实施意见》。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牢固树立千年大计、质量第一意识,坚持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坚决守住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底线。要压紧压实项目法人首要责任,全面落实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全链条各环节工程质量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健全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信用监管制度,同步建设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努力把水利工程建设成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精品工程、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