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房山龙山地方级森林公园已完成确权登记,成为本市首个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项目。目前本市已完成414个重点和跨区登记单元的地籍调查工作,后续将逐步实现全市自然资源地籍调查全覆盖。
近日,杭州滨江区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工作通过省市两级验收,共完成62平方公里滨江区实景三维地理场景、基础地理实体、三维模型快速构建(LOD1.3级)成果生产,在全市范围率先实现全区实景三维建设陆域全覆盖,并提前一年完成全区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工作,推动滨江城市建设朝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迈进。
9月27日下午,湖北召开“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介绍全省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陶维号介绍,湖北深化北斗规模应用。在全省道路运输领域大力推进和加强北斗系统部署应用。近30万辆“两客一危”、重载货运和农村客运车辆基本实现北斗应用全覆盖。其中,“两客一危”车辆实现了动态视频监控,北斗应用进一步强化了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有效提升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同时,加快推动船舶终端北斗应用。新建20米以上运输船舶实现北斗定位设备安装率100%,2023年以来,289艘新建20米以上运输船舶实现了北斗终端应装尽装。此外,在交通综合执法领域应用北斗。今年底计划完成全省交通执法领域200余套基于北斗的执法终端配备。以规模应用带动需求端发力,推动北斗产业不断突破发展。
7月4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小马智行获得上海市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该公司的运营范围覆盖上海中心城区浦东的205公里路线。此前,小马智行已在北京、广州、深圳获得全无人载客许可,此次许可标志着其自动驾驶无人化出行载客服务正式覆盖北上广深四座超一线城市。
5月7日,山东省“一村一图”工程数据发布会在聊城市举行。会议发布了山东省“一村一图”影像本底,覆盖全省79655个行政村、15.8万平方千米,其遥感影像分辨率可达0.2米。这标志着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一村一图”全覆盖。
4月19日,记者从重庆市航空航天遥感影像统筹成果发布暨2024年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推广会上获悉,自2021年至今,重庆已实现100余颗国内外遥感卫星数据资源统筹接收,自然资源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已实现区县级卫星应用节点全覆盖。据悉,2024年,重庆将根据遥感影像统筹目录,持续统筹采集全市优于3米分辨率的各种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并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在该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高质量的数据保障作用。
11月6日消息,据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消息,不久前,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13 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乘“雪龙 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返回上海,科考任务圆满完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509所联合哈尔滨工程大学、八院804所、八院空间公司等单位,组成极地卫星通信项目团队,在“雪龙 2”号上开展了远距离可靠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了国内首次北极点甚高频数据交换通信。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表示,项目二期预计于2024年8月开始进行,届时,509所将携手各单位开展极地宽带通信试验,后续预计可提供南、北极区全覆盖的大容量实时数据通信保障。
9月21日,北京市长殷勇在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表示,北京充分发挥引领优势,建设了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顺利完成三个阶段的迭代升级。目前已实现160平方公里的智能网联道路和智慧城市专网全覆盖,率先开放自动驾驶出行的商业化服务,在配套政策、测试道路开放、牌照发放等多个环节都保持全球领先,正加快形成开源开放融合发展的创新和产业生态。
9月12日,记者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截至去年底,渤海油田已完成96座海上平台的北斗定位系统覆盖工作,共计76套北斗接收机和79套北斗AIS系统,北斗定位应用覆盖率达到100%,有力保障油田生产作业安全。与此同时,秦皇岛32-6智能油田在融合北斗和物联网技术基础上,积极开展物资定位跟踪应用试点工作,此应用成功后将替代传统人工清点和上报模式,实现自动化物资跟踪与统计。
目前河北雄安电网全域已实现北斗技术全覆盖。据介绍,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在电网安监、建设、设备、营销、数字化、物资、后勤、调控8个专业领域开展29类北斗终端全覆盖应用。目前,雄安电网全域460余台设备支持北斗高精度服务和授时服务,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得到有力保障。此外,雄安还将继续推进北斗规模应用,让北斗智慧赋能更多的应用场景。
近日,甘肃省依托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实现了2米卫星影像每季度覆盖全省一次、0.8米卫星影像每年覆盖全省一次、0.5米卫星影像每年覆盖14个市州主城区一次,首次实现了全省主要区域0.5米卫星影像的统一获取、统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