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测绘局副局长闵宜仁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我国自主的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天地图"正式版于18日上线。"天地图"网站是定位于公益性的服务网站,免费向公众提供各种地图查询浏览、公益性的开发应用等服务。但经营性的企业利用"天地图"的服务接口、API进行增值开发服务,需要得到"天地图"的授权,可能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对此,有分析人士提出质疑:天地图刚刚开始运行,围绕其知识产权及品质一直有争议,如今用户还未培养,就开始谈收费,是否为时过早。不仅如此,对于潜在客户群能否接受也是值得关注的。
关于"天地图",在今年10月刚刚开通的时候,很多网友就发现其与谷歌地图十分相似,之前,相关报道称,有网友对"天地图"的卫星图片与Google earth的图片进行对比后发现,国家测绘局"天地图"使用的卫星地图,很可能是来自美国 DigitalGlobe公司的图像信息,而并非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信息。
对此,当时国家测绘局回应:天地图软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天地图"自主知识产权指的是 "服务软件"而并非 "数据资源","天地图"卫星图像确实来自商业卫星。
不仅如此,有网友称,"天地图"三维界面与谷歌地图几乎一模一样,所以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很多人开始对比二者的异同,褒贬皆有之。
关于"天地图"未来要进行收费的说法,记者看到 "月光博客"的微博中写道:“天地图开始抢钱了,在这之前,谷歌地图(甚至百度地图)的API都是免费提供的,国内那些签到、点评类的网站们,企业免费使用谷歌地图的API的美好时光将到头了。”
对此,有分析人士表示,谷歌地图虽然功能强大,但如果到期拿不到牌照,境遇可见一斑。而根据最新消息,天地图未经公示已经拿到了互联网地图牌照。
而且,收费模式的建立要依靠一定的用户认知度,艾瑞研究院院长曹军波告诉记者,互联网如果要建立收费模式,首先要有足够的用户流量,这是收费的前提和保证,同时网民达到一定规模才行,这是互联网的一个规律。
艾瑞研究院院长曹军波(3sNews 配图)
另有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天地图对用户能否认可信心很大,毕竟是权威机构开发的,不过,天地图能否吸引更多的用户,还要看其自身是否能够满足大众日常的需求,目前来说,天地图还没有“公交查询”等功能,这是人们对互联网地图用的最多的一项,不知道以后能否完善。
互联网讲究开放、创新,不管怎样,用户认可才是王道。(江北)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