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动作电影中,我们时常看到面对大屏幕、手持对讲机的指挥者,遥控远在城市另一端的任务执行者。对于地形地理的熟悉程度,指挥者虽在帷幄之中,却比身临其境的执行者还要了然于胸。专业人士称,这其实是美国社会进入地理信息时代的反映——将城市地上、地下、空中一切可以看见的事物数字化,用与实际事物误差极小的三维图像反映出来,因此,不到现场也能精准决策。
在成都温江,规划部门的工作者也在追求这种“终极数字化”。昨日,温江区历时三年时间开发的UPGIS(城乡规划综合地理信息系统)正式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通过建立空间三维模型并叠加各类信息资源,这一系统成为了统筹城乡重要的技术支撑平台,已全面应用于温江区规划评审及决策。过去,做一个决策要跑十次现场;现在,坐在办公室里半小时搞定。
对于温江区UPGIS系统的水平,拿评审专家的话来说,“在全国都数一数二,代表了成都数字信息化的水平”。目前,温江在市级相关部门指导下,以成都市地理信息平台建设框架为蓝图,在全市率先建成“数字温江”地理空间信息基础框架,正积极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平台。温江区建设UPGIS的行动,正积极带动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主动迎接新地理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
“真三维”平台是怎样搭建的?
UPGIS系统具有透视和鸟瞰的功能。在鼠标的带领下,我们看到了光华大道地下的管网,看到架在空中的电线光缆,看到条条道路和江河,看到温江区每一幢建筑……这些三维图像,以实际物体的真实大小为参照,误差小、精度高。这就是区别于一般虚拟城市三维地图的“真三维”。
这个空间平台,是温江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用“精卫填海”的精神建成的。建立系统之初,温江区就大力加强基础测绘的投入,在完成控制网改造的基础上,实现了1:500、1:1000地形图满覆盖,完成了全区范围内1:2000航空影像图的拍摄、地下管线探测、地名地址普查及地上地下三维建模。
在取得大量精准翔实各类测绘成果的同时,紧密结合全区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通过地理信息库建设,将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卫星影像、航摄影像、地下管线、地籍图、数字高程模型等多门类、多层级的基础测绘成果高度集成。
当基础准备工作告一段落后,从2008年起,三维仿真系统建设开始深化,技术人员建立起全区范围内大场景三维模型,基本完成了从平面二维管理模式向空间三维全方位管理方式转变,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以及地上、地下空间三维动态管理,为统筹城乡信息资源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怎样实现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
光有仿真的空间模型,并不是建设这一系统的目的。仿真的空间模型只是基础和骨架,温江区UPGIS建设的第二步,是让各个部门加入其中,将自己部门所掌握的信息叠加到这个空间模型上来。
比如,在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础上,区房管部门可将房地产相关信息与影像图、地形图、人口等信息叠加,应用于房地产空间定位管理、房产信息查询及专题统计分析等。
公安部门可将人口户籍、天网信息与遥感影像、三维数据叠加,应用于快速浏览定位案发现场、犯罪分析、警力部署、安全防范、户籍管理及综合指挥等。
花卉园林部门可搭建花木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可实现花木信息资源在线查询和花木供求趋势分析;通过叠加电子地图、影像图、地形图等信息,为购买者提供便利的服务。
对国土部门而言,该系统可以集成土地、地籍、权属等要素,为城乡土地流转等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保障。
将地理信息技术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定期检查以及重点检查各项业务结合,实现了定期任务图上提醒、巡查路线制定,巡查结果分类展示;实现了工商违法违规案件空间聚类分析和区域预警功能,系统对网格化监管模式有很好的支持。
通过与税务行主管部门业务相结合,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实现地图与数据库的双向查询,并使地图上的对象(纳税人、税务分区)与税收数据相关联,进一步得到要素分布和相关的各类专题,可以在数据可视化、思维可视化方面提供一种崭新的决策支持手段。对征收、稽查、税源分析、税源监控等方面进行可视化信息管理,把复杂繁多的税收业务变得清晰可视、生动直观。
通过高效整合全区与地理空间发展有关的自然资源、环境、经济、人口等信息资源,建立全域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及在线交换平台,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按照基础网络建设、数据服务建设、深化应用服务建设这三个阶段逐步开展实施,标准、规范、制度体系建设穿插在这三个阶段之中。目前正在开展温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首期工作,制定平台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启动规划、国土、建设、房管、公安等与空间息息相关的各类部门资源的信息整合工作。通过深入需求调研,进行专题系统定制开发,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确定公共平台服务和应用模式,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及信息化服务水平。目前正积极与区上相关部门如区国土局、房管局、审计局、公安局等进行对接,共同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及公共平台的推广应用。
什么体制机制来做支撑?
当一个温江人看到屏幕上仿真的三维城市模型时,立刻会为如置身真实场景而惊叹。这一成果的诞生,除了“精卫填海”的精神,还得益于温江区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措施,有力地推进了测绘信息化体系建设。
为统筹管理全区测绘工作,温江区将测绘与信息化相结合,与市政管理相结合,与公共权力和公共财政相结合,2007年出台了《成都市温江区测绘管理实施意见》,对坐标系统和技术标准、基础测绘投入和更新、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日常测绘活动管理、测绘市场管理、测绘成果管理、测绘标志保护、测绘行政处罚等八个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明确。比如,强制要求全区建设项目实施放验线和竣工测绘,政府投资项目必须进行竣工测量,办理规划竣工手续,方可进行审计结算;全区基础测绘项目未经区测管办必要性审查,不得实施,避免重复测绘和资金浪费。制定全区所有基础测绘、建设项目放验线、竣工测绘成果数据标准,确保满足温江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入库要求,保证数据及时更新。
在此基础上,全区统一了坐标系、测绘成果、测绘行为及数据标准,避免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测绘基准不统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2008年发布《关于温江区内基础测绘成果使用和加强竣工测绘的通知》,由区测管办统一管理和监督使用基础测绘成果,基础测绘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由区测管办统一实施,基础测绘成果在全区各镇(街办)、各部门共享,均由区测管办按相关法律法规和保密规定统一提供,大大地提高了全区测绘成果使用效率。同时对全区其他测绘活动进行日常监管,严格测绘项目备案制;2009年编制《温江区基础测绘规划(2009-2012)》,明确测绘发展目标,确定近期基础测绘重点项目及建设时序,指导温江基础测绘工作。
UPGIS会影响你的生活吗?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地理信息时代的当今,城乡综合地理信息系统正在对公共决策、城乡管理以及个人生活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
不久前成都市一重大项目落户,需要给项目修建22万伏的专用电力通道。该通道从温江经过。如何架线,才能不影响城市发展和城乡关系?温江区规划局负责人说,如果没有UPGIS系统,从勘测、画图、开会、决策,需要15天的时间;但现在建起了这个系统,相关人员坐在办公室看着系统,城乡形态历历在目,两个小时就可以决定线路如何设计。
目前,温江区UPGIS已经首先实现了部分公用部门信息的整合,这些数据在平台上的叠加,已经给城市管理和服务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在项目建设上,将报建方案的模型、规划设计条件、总平图等各类信息录入三维系统,实现全区的报建方案的空间化管理,为决策层提供了真实的有效的审查环境;在市政管理上,结合地上全真三维模型与地下各类三维管线,实现地上地下三维动态管理,为市政规划、城市管理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将全区给水、排水、供气、供电信息在三维系统中分层管理,可以总体上把握市政各类站点分布情况,并能够快速定位到每一个站点了解详细信息,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详实的基础性数据;将全区公交线路及公交站点在三维系统中展现,可实现各路公交路线,查询站点查询,实现了全区公交路线及公交站点精细化管理;将全区35千伏及以上电力高压走廊在三维系统中真实再现,为市政部门、电力部门、规划部门提供准确供电网信息,有效地减少了现场探勘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
随着房管、公安、税务等更多部门的加入,这一系统将整合更多信息。据温江区规划局负责人介绍,当所有信息完全整合后,这将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庞大的数据库。这一系统还将深化应用服务,除了为政府部门提供管理和服务的便利外,部分数据还将向公众开放。届时,小到乘车,中到买房,大到投资,都将在这一系统的帮助下进行得更为顺利。
专家声音
在昨日的验收会上,相关专家对温江的UPGIS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该系统是GIS与MIS的完美结合,集成了SKYLINE三维软件平台的优势。系统良好的图形用户界面,多元化的数据集成,模块化、科扩展的程序设计理念为系统的运行提供了保障。丰富的数据资源为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该系统使用现状目前已经达到了“全国领先,西部第一”水平。三维和二维的交互模式进行了创新,有利于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也为老百姓的应用提供了支持。(李娟 张娜娜)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