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闵宜仁: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推进智能中国建设

这应该说这个市场非常好的发展趋势,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我们几个方面的关系,技术层面和实际需求不能脱节。

  12月11日上午,第七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在开幕式上,国家测绘局副局长闵宜仁做了题为《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推进智能中国建设》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全文:

  谢谢郭主席和曹主席。非常感谢北大给我提供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我讲这个题目要《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推进智能中国建设》,说实话有点大,但是我想跟大家抛砖引玉,相互启发吧。我想从五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交流。

  第一个就是问题的提出。看看这个题目肯定会想到什么是智能中国和地理信息产业,智能中国和地理信息产业的关系,我想大家都特别清楚。感知世界是人类永远追求的一个目标。那么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如何感知,我们不外乎数据、信息、知识,他们之间的关系,简单的描述,数据的描述就是信息,信息的解释是知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人类在感知世界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拓展自己这种视野,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突飞猛进的成效,1998年美国的戈尔副总理提出了数字地球,应该说对感知世界是一种大的飞跃。到2008年美国的IBM又提出了智慧地球,我想又是一个新的战略理念出现。那么应该说智慧地球的提出将更是一个大的信息的融合,更大的感知。那么当然,这样一些国际或者是发达国家提出这些理念,在中国也非常快地引起了这种行动或者这种研究。在数字地球提出以后,国内很多就开始了数字中国这样一些行动。应该说跟中国的这个信息化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那么2009年,IBM在中国开了一个高层论坛,叫做“点亮智慧地球,构建智慧中国”。应该说,将对中国的发展也起到一个大的促成作用,也是符合中国的这种实际,我们现在提出这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实际上就是经济化的管理,科学化的管理,低碳经济,和谐社会,所以很快也得到很多领导的支持和响应。不管是智能地球还是智能中国,核心的部分还是物联网,物联网的核心理念在在于四个环节,感知知控。这将是一个大感知的时代,也是一种大信息融合的时代,我们操作高速公路你在修,我们信息这一块,内容这一块,我们在分别建。现在可能要更大融合来考虑。所以应该说作为这种联系的基础,我们的这种位置或者说地理信息也是这样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说作为这种地理信息产业也是位置服务的基础位置服务这种行业,应该说在里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说智能中国的发展,是中国IT发展的机会,也是我们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机会。这是第一个问题提出的一个思考。

  第二个方面,我想讲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也是我们数字中国在建设方面从测绘部门一些工作跟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主要分五个方面。

  第一个,基础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整个的发展来看,一个方面就是北斗导航系统跟系列卫星的建设取得了突破,北斗已经有6颗卫星。预计到2013年15颗卫星可能就差不多了。我们的这个高端卫星,今年在10月份实际上军用的已经发射成功了,明年的民用的大概可以开始发射。

  第二个是数字城市与数字省区的建设,这个工信部住建部包括我们测绘局和地方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大的这方面的推进。目前,大概有一百三十个,从测绘部门这一块,有130多个已经开始启动了这方面的建设,已经也40个数字城市建设进行了验收。

  第三个是这个天地图系统的开通。表面看,天地图系统开通,是中国政府跟GOOGLE来抗衡,实际上我们是通过这样一个系统开通,转变一个地理信息的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地理信息这种数据提供的服务方式,而体现一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这样一种理念,并且在保密方面,在软件开发上面都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这个大家上网查天地图就能可以看到。大家说这个数据是跟美国的GOOGLE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目前的高分频卫星没办法,只能通过这种商业化的方式得到。所以现在全球的数据大概是一比一百万全部可以提供了,国内的一比二十五万和导航数据,可以向大家提供这种服务。全国的一比二点五米分辨率的卫星影像都已经在上面实现了。300多个地级市大概可以达到0.56米的分配比的数据。同时可以进行三维这种演示。10月21号,大概有关领导开通。现在网上引起各方面很广泛的热议吧,从政治层面的技术层面都有。但是我们想这个事情的发展,开拓了地理信息服务的一个新的模式。

  第四个就是西部测图工程和路特网等重大技术工程的实施也带动了这个产业发展。

  第五个是土地调查,水利资源调查等等一些专项和地方的一些信息化的项目实施,应该说也推进了这个工作。

  第二个大的方面,我们这种产业结构体系基本形成。大家可能有的问,地理信息产业也叫基于位置服务的这种产业,那么从最狭义地讲,地理产业就是应用层面的,3S加上传统的测绘的商业化的事情。从广义来讲,它还和相关的一些产业构成这样一个大的,当然我介绍一些数据的时候,当然从应用角度跟大家介绍这些情况。

  第三个方面是产业规模,发展应该非常迅速。09年从应用层面角度,增长速度在20%,硬软件不算,前天在GPS协会上谈到的,这个产业它本身就达到了500多个亿,总产值已经达到750个亿,有测绘资质的企业有一万家,但是2010年它的增长速度在25%以上,总产值已经达到了一千亿,从事这种行业1.3万家。据不完全统计,如果包括硬软件的一些厂商,就是在两万企业,发展非常迅速。第四个方面我觉得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也不断完善。特别强调一点,大家特别关心的,就是这个保密的问题,这个地方我简单介绍一下。第一个方面我们把这里基础地理信息哪一些可以公开表示做了公开。大概占到公开地形图的76%左右,可以向社会完全公开使用,第二个公开地图补充的规定,在精度上面又做了一些,打破了传统的比例尺概念,精度也做了很大的放开。所以这个应该说对于产业的发展起到一个大的促进作用。这是我想讲的关于这个现状情况。

  第二个方面就是这个产业目前的发展,根据智能中国建设这种发展趋势,第一种就是资源多元化,更多的将来这种大融合会促进这个事业的发展。不是说简单哪一家就能占领这个市场,它应该是更大的融合,从GPS导航,现在是很多的。对中国未来的导航定位会起到更大的作用。第二个是产品的国产化。原来我们很多地方都是引进,现在目前这个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第三个就是应用的社会化,这一点特别提到的,这是我们最终的基础。随着我们这些技术的发展,除了在政府部门的应用以外,面向老百姓的一些产品和应用越来越多。也是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可以给老百姓的生活送去方便。所以刚才曹主任讲到了把数字中国产业化发展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新的增长点。我觉得完全是可能的。第四个就是服务的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将来物联网的发展。我是刚才跟水利部倪教授比较熟悉,郭进平是副部长,你们测绘局提供我一个数据,我就要做一个系统,我就向中央要一笔钱。你能不能够你建你的数据,我建我的数据,拿过来可以用起来,现在可以说天地图的技术,就实现了这样一种需求数据库在我们测绘局这个地方,现在可以实现他讲的这样一个理念。这种服务将来会越来越多。这是我讲的趋势。

  我也讲一下面临的形势,从总体上来说,我们刚才讲的,也是对于信息产业黄金机遇期。我主要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特别强调一点,刚刚开过这个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把加强重要信息系统的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这种资源开发利用,写进了“十二五”的规划纲要建议里头。别看两个字,对整个行业发展会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第二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目前国民经济宏观政策。这两天中央在开会。还是要扩内需,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发展,所以要将这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它不外乎这种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重大各个方面的地理信息的需求就会增大。所以应该说需求是对我们这个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动力,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光去研究技术层面的发展还是很难的。

  第三个方面,我们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将给产业带来新的活力。我刚才讲了这个云计算技术,物联网的技术等这些信息技术。应该说建设智慧地球和智能中国,应该拓宽了我们产业发展思路,这将会对一些产业带来冲击,但是没想到会带来一些技术活力,和新的技术发展。今年年底所有北京市的烟花炮竹的管理将通过物联网的这种方式来实现,应该说很快,所有的烟花炮竹发放的地点全部要按上这个传感器,同时要把烟花爆竹贴上标识,将通过物联网进行系统整合把它管理起来。所以应该说这个新的技术对我们这个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作用。

  第四个就是关联产业发展将给地理信息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特别强调在智慧地球,智能中国这种大的形势下发展,现在目前很多行业,智能电力,智能医疗,智能交通,职能银行这种发展,对产业新的需求将带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能不能再增加投入,我想这些行业发展,无论是对企业都是一个新的机遇和商机。这是我想说的应该说是一个黄金时期。

  前面提到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时期,主要是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数字中国建设,本身现在目前也存在一些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自身不足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经济信息化,网络的使用,以前我们讨论的,前两天中办来谈这个天地图的应用的问题,我们自身的一些信息化孤岛的问题怎么办,信息融合的问题怎么办,我们信息融合的问题怎么办,都是现在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估计专家还会谈到这些问题。

  第一个就是智能中国这种要求,我自己学习不太多,研究不太透,但是我想把我自己感悟的一些东西讲给大家,我这种全面的感知可靠的传输,智能的处理,将来是一个大的感知这种世界,大的融合的信息时代,不分你是所有的计算机这些信息流等等,不分这些东西,它将更大地融合,更充分的感知,能够充分到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和获取这种信息的设备、系统和流程。现在只能说这种理念已经能够感觉到未来,不管是什么设备,什么样的系统,通过云计算能够调用能够实现共存。

  第二个是更全面的互联互通,这种新的方式的协同工作,所以现在我们提出这个平台实际上也是一种分建共享。我只是技术方法上,我们的工作模式还是共建共享,它的技术方法上是一种分建共享,但是我可以通过这种远程的调用,能够通过这种云计算的技术能够调用你的终端,你的设备。

  第三个,就是这种智能化,能够利用先进技术这种更智能感知这种世界,更好地解决我们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我们的这种应急处理等等各个方面。所以真正做到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一体化这种服务。

  这三方方面就是说,应该说“十二五”期间也是我们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关键时期。我刚才讲了一千个亿在宏观经济研究过程中,你们十个亿以上的企业究竟有多少,从目前来看也可能有个别的上市公司,个别的能够达到八个亿左右,十个亿的基本上还没有。就是规模很小,这是从企业自身来说,从政策引导上还有很多不够,我们的自主创新,虽然这几年,科技兴国这种战略的基础上,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自己在核心的技术方面还没有很大的突破。我们的射频技术,我们的芯片制造技术等等等等制约了我们的发展。当然技术设施也比较薄弱,我们应用层面上的技术还比较薄弱。当然我们市场管理上还有一些新的理念不够。所以我想应该说“十二五”既是我们一个关键时期,也是我们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时期。“十二五”会有很多公司下去,但是也会形成一些新的公司会占领这个市场。这是对当前的形势的分析。

  第一个还是要夯实基础。第一个方面加强我们卫星技术的发展,我们卫星的发射。第二个就是要加快构建物联网。不仅仅是对我们这个行业,对整个信息化的行业会有很大的发展。

  第二个就是在中国物联网上搭建应用平台。现在发改委正在立项投资这个项目。第二个就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现在目前还是一个雏形,但是真正要实现我们的这样一种方式,还是需要我们和不同的部门再联合,在这个物联网整体规划下去做好我们的技术研究工作,它将带来我们产业大的发展。

  第三个就是抓好示范。这要结合“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尽快地发展,在这些示范过程中,我们打造智能中国的建设。

  第四个是要创新技术。从三个方面,第一个要按照产品化的目标,重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不是说我研究技术的方法,当然前期的技术方法不能排除,我们产品应该按照产品化的发展目标,按照系统化的目标,集成一批关键技术。大家通过这样一种应用集成很多很多的地理信息。第三个方面按照产业化的目标,重点转化一批技术产品。

  第五个就是完善政策。通过这些技术政策方面,进一步发展企业。第二个就是刚才讲的安全问题,怎么样在保密政策上进一步做好安全问题。我们再进一步增加力度。

  第六个就是要加强监管,还是要进一步把这个市场规范了。我们一些协会发挥它们的作用,更好地推进市场对这方面的监管。

  最后第一个还是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不管是智慧地球还是智能中国的提出,都需要我们去解放思想,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信息化的督导和建设,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大感知的时代,所以在这个方面,不管是企业也好,还是政府也好,还是我们的学校也好,都要在这个上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我们的思路。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这种机遇很好,对我们这个企业发展是非常好的一个时机。二十世纪是IT行业的时代,未来的时代是导航卫星产业的时代,他说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在世界500强里面差不多有100个是IT行业的,我们这些导航定位系统将起到关键的作用。这应该说这个市场非常好的发展趋势,我们一定要处理好我们几个方面的关系,技术层面和实际需求不能脱节。我们很多技术上面很超前。第二个我们的上游和下游,产业上游,我们的硬件软件发展的也很好。第三个方面就是政府管理和市场的调节。还是需要我们政府这一块更好地起到引导服务的作用。第四个就是安全和社会化的应用这个关系。

  凝聚力量,再创辉煌。推动信息时代的大发展,为构建智能中国增砖添瓦,谢谢大家。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