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易图通刘志勇:人才需求日趋多元化

本期特刊我们采访了易图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勇先生,请他为我们谈谈易图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他们又是如何看待人才的。

  易图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研究和制作导航电子地图的公司之一,拥有国家测绘局颁发的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并且于近期获得了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本期特刊我们采访了易图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勇先生,请他为我们谈谈易图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他们又是如何看待人才的。

泰伯网

易图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勇(3sNews 摄)

  《3S新闻周刊》:您认为现在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刘志勇(易图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首先感谢3sNews这个平台,为我们行业提供了一次畅谈就业话题的机会。我很高兴代表易图通,一家十几年来一直专注于导航电子地图生产的企业,谈一谈我们公司目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这几年来,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速度在明显加快,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专业背景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因此,我们对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我们不仅需要精通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我认为,现在GIS行业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以GIS专业为主,其它专业为辅的集合体。因此,多学科相互交叉是目前GIS行业人才需求的显著特点。不但GIS专业的人才,而且电子类、通讯类,甚至统计学、英语专业的人才都是我们需要的,并且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大众化普及,市场推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一种状况就使得我们地理信息产业对人才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我认为这是个好现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向了我们这个行业,这对行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3S新闻周刊》:现在很多学生都抱怨说找不到工作,出现“就业难”的情况,从企业负责人的角度,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志勇: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用今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来回答,就是“仰望天空与脚踏实地”。

  学生们的问题是“就业难”,而我们的问题却是“招聘难”,这是矛盾的统一体。我认为造成目前“就业难”、“招聘难”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学生对个人的定位问题。学生在校期间顺利完成学业,认为高学历自然会有高回报,但他们却忽视了一点,有“高回报”必须是以得到企业认可为前提的。

  他们认为自己在学校成绩优秀,到企业就会有自己发挥的空间,一出现不顺利的情况就认为是企业不适合自己,于是就开始不停地换企业。当他换了好几家之后,终于发现无论是在哪家企业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这时候才开始醒悟并且反思自己。做到了这一点,我认为他就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型。

  所以大学生毕业后第一件事情应该是转变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找到自己的定位,尽快完成由学生向员工的转型,越快越好,越快对个人发展越有利。

  其次,应该要意识到企业和学校不同,企业有自己的运行体系。在学校里取得的成绩只属于你自己,无论好或坏,那都只是代表过去,而且那个成绩只能代表你掌握了这个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企业需要的是业绩,需要的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团队精神,有一句话说的好:一个人可能会跑得很快,但只有团体才能跑得更远。

  最后,要适应企业的发展,从基层做起。这是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应有的心态,要想在一个企业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就必须把自己的根扎到生产一线中去,根深才能叶茂。

  《3S新闻周刊》:您对刚出校门的毕业生有什么建议?

  刘志勇:我有这样一个感受,现在的学生和我那个时代的学生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过去,我们的追求主要是在精神层面;而现在的学生会把物质满足看得比较重。我并不是要说哪个优哪个劣,实际上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

  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也都很有理想,但往往对自己的定位缺乏客观的认识。一些大学毕业生表现出自我膨胀的心理,认为个人能力很强,通常眼高手低,没有把企业安排的工作加以重视。对于企业,大学生持有的一种观点是一有不顺心就换工作,其实这对于个人的成长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一家企业认可一名员工需要较长的时间,你如果总是在各公司间跳来跳去,会导致对个人定位的迷茫与困惑。

  举一个例子,许多从我们公司离开的员工之后又想要回来,我就对他们说“欢迎回来,但要从基层干起”。这往往是他们不能接受的。以前他们的确是为企业创造过业绩,但当年的位置已经有了新上来的员工,这些人不比他们当年做的差,所以回来只能从头再来,否则就对这些新上来的员工不公平。

  因此,我对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的建议就是脚踏实地从生产一线认真做起,成绩代表过去,努力要趁现在,这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3S新闻周刊》:那么易图通公司对于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是如何进行培养的呢?

  刘志勇:应届毕业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通常是不能够马上在企业中变成生产力的,这就需要企业为他们提供有规划的培训体系,建立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材施教是我们培养人才的原则。

  我们对于新员工的培训是分两个方向进行的:对于本科学历以上的新员工我们是作为储备干部实行培养的,在入职的第一年我们会安排这些员工在基层学习,了解生产的各个环节,了解生产的整个流程,然后再跟据他们各自的特长对其进行定向培养。

  对于专科学历以下的员工,我们会安排他们首先从作业员做起,三个月内学习完并掌握本工序的基本操作,然后实行技术岗位定向培养。

  易图通的企业培训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培训计划,专职的教员、制度和体系。每月会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培训,分析行业内的问题,以此了解新技术、新动态,并且还会安排经理级员工担任培训教师进行培训。

  另外,我们对企业文化的培育也是非常重视。今年九月,我们就刚刚开展了以“我与企业共成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做这个比赛的目的就是让员工对企业文化产生认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3S新闻周刊》:请您总结一下易图通的人才理念,谢谢。

  刘志勇:企业的人才观实际也反映了企业到底用什么样的人。

  每个企业都需要人才,但人才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逐步成长起来的,而不是仅凭空喊几句就能够成为人才的。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实干型的人才。我们欢迎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同时我们也欢迎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但我们最不欢迎的是那种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执行能力差的人。

  在易图通,我们还希望员工能把自己融入所在的团队。这是因为,一家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身后的那支团队。我们需要的是把易图通当作家一样,为这支团队的成长而努力的人。至于他的专业背景是什么,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有为企业服务的精神。只有企业发展得好了,个人的价值才能够得到体现。道理很简单:只有家庭更富有了,生活条件才能更好。因此,企业和员工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实现双赢。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