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土壤水分测量仪、高性能光学遥感相机……在近日在京举行的地球观测组织(GEO)成就展上,作为地球观测组织创始国之一的中国在推进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展引得众多参观者驻足。
地球观测组织成立于2005年,是以认知地球为主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该组织倡导建立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明确提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9大社会受益领域。
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曹健林表示,自地球观测组织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多个部门广泛参与该组织工作,对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基础框架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此外,中国参与修订《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十年执行计划》目标,同时积极参加地球观测组织各项工作计划的实施,在该组织2009-2011工作计划中,中国承担或联合承担其中10个项目,涉及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主要应用领域。
推动地球观测数据共享
地球观测组织联合主席、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地球观测,在未来5年将积极推动地球观测数据在非洲及亚太地区的共享和应用。
郑国光说,中国将促进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从地球观测受益的能力。同时,面向全球气候变化、灾害管理和生态环境监测的应用需求,充分利用中国在轨运行的风云气象卫星、资源卫星等与全世界的地球观测卫星开展内容更加广泛的地球观测活动。
据郑国光介绍,作为地球观测的大国,中国在风云气象卫星数据共享与应用,农业、生态、气候等领域广泛参与地球观测组织的工作计划,为响应《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十年执行计划》,中国在2007年制定了《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十年规划》;此外,建立了中国气象数据广播系统CMACast,并向亚太17个发展中国家赠送了CMACast接收系统。
推动GEOSS战略目标实现
曹健林在地球观测组织2010年北京部长级峰会上透露,为进一步推动实现《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十年执行计划》的战略目标,中国下一阶段参与地球观测组织工作的重点任务,将通过实施《中国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十年规划》,做好如下工作:
进一步提升“风云”卫星在全球地球观测信息传播系统中的数据共享与服务能力。新一代宽带卫星数据广播系统的中国气象卫星广播系统预计今年底正式运行,将执行世界气象组织在北京的数据分发任务,继续负责对亚洲大洋洲地区进行“风云”系列卫星数据的广播。随着中国新一代气象卫星的不断发射运行、数据产品类型和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将为亚洲及大洋洲地区GEOSS全球数据共享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地球观测数据共享与服务是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中国政府愿意在GEOSS框架下,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用地球观测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继续积极推动中国的资源、气象等卫星遥感数据在非洲、亚洲及大洋洲地区发展中国家的接收与处理,提供遥感处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提升应用能力与水平。
“此外,中国愿意提供气象卫星、环境减灾卫星、资源卫星、北京一号小卫星以及日前刚刚成功发射的中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B星等资源,积极支持面向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监测等的构建。”曹健林说。
新闻链接
在日前举行的政府间国际地球观测组织(GEO)北京部长级峰会上,通过并发布了《北京宣言》。《北京宣言》强调,在国家权力和国际义务的框架内,确保陆地、海洋和大气观测网络和基于空间的对地观测系统的长期、持续、可靠的运行,以及这些观测数据的可得性;在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九大受益领域实现观测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从而为实施全球地球综合观测系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
延伸阅读:政府间国际地球观测组织部长级峰会达成共识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