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学三维GIS的引领者,武汉地大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利用先进的三维GIS技术,基于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区域地质灾害分布发育与灾害规律研究的成果,应用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和网络研制开发了“三维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为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群测群防信息(防灾预案表、工作明白卡、避灾明白卡)和专业监测信息提供一个一体化的管理平台。
据地大信息工程师介绍,三维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信息系统是基于iTelluro三维地理信息组件开发,在三维环境下实现了地质灾害、预案、群测群防、监测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并且基于插件式二次开发接口,可快速实现防治决策、预警预报、综合管理等定制业务。系统可满足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对多源属性、空间信息的业务需求,符合地质灾害防治业务流程。在总结众多地质灾害预警预报项目成果的基础上,地大的工程师们最终开发出示范区市、县两级、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三维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信息系统。该系统包含基础地理信息、地质灾害数据库、监测设备信息、监测数据库、地灾统计、群防群测、数据转换等功能。
图为三维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信息系统界面
“三维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优势和特色:
- 基于iTelluro三维地理信息组件,在三维地理环境下实现了地质灾害、预案、群测群防、监测信息的一体化管理,高效灵活的地质灾害信息整合、集成、处理、分析能力;
- 基于网络环境的海量三维地貌可视化,可实现高精度三维地形、地貌仿真效果,可进行三维空间量测、分析和计算,为地质灾害业务提供了一个高效、稳定的三维地理、地质虚拟环境;
- 基于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DEM)和遥感影像,实现高精度(亚米)的三维地形、地貌仿真,为地质灾害决策、管理、研究提供可视化环境;
- 海量三维矢量数据解决方案,可以在三维地形之上,基于不同透明度叠加显示海量多层矢量专题数据(或者遥感影像等栅格数据),为地质灾害决策管理提供专业保障;
- 基于插件式二次开发接口,可快速实现灾害防治决策、预警预报、综合管理等专业特色业务;
- 符合地质灾害防治业务流程,可满足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对多源属性、空间信息的业务需求。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三维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信息系统历经5年,5年间从最早的v1.x到v2.x再到现在的v3.x,每一步都很牢固,系统正在日趋升级、完善,大量的实际案例的应用更促进了技术的成熟发展。
地大信息总经理告诉记者,1.0版本实现了三维环境下地质灾害信息的一体化展示、查询和数据、应用集成,并成功应用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第二期遥感监测建设之三维漫游子系统的建设中。2009年4月推出了2.0版本,成功应用到“达州市地质灾害远程监控系统工程”建设,和雅安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华蓥山地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平台、彭州市地质防治应急指挥平台等系统。3.0版本重点解决了地质灾害数据和监测数据的浏览、检索、查询流程和表现方法;建立了独立的监测信息数据库,通过服务集成的方式集成不同传感器的数据源,提高了系统的普适性;增强了地质灾害数据输入输出和其他数据库的兼容性。该版本系统已在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预警指挥系统数据管理平台、基于SIG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空间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中开始应用,并于2010年建立了雅安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图为三维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系统的主界面
图为三维地址灾害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
我国地质灾害的防御防治既要采取工程措施,也要采取非工程措施,建立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灾抗风险能力是刻不容缓的责任;建立地质灾害调查监测系统也是国家防治山洪灾害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随着人类需求的不断提高,多系统集成、三维显示、多维时空分析等或将成为灾害监测系统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不仅有助于准确高效地获取、管理、分析所需信息,而且能够改善信息和分析结果的可视化效果,从而为科学、快速、准确地进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