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网 老白 | 文
近日,住建部印发《“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
其目标是到2025年,住建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对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为此,住建部在规划中部署了多项重要任务,其中涉及空天领域工作不在少数。
比如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方面,其重要任务之一是:利用大数据、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研究构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字博物馆平台。
再比如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CIM平台是重要任务之一,具体工作包括:
研究CIM构建理论、方法及标准体系,研究城市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体系与要素编码及CIM多源异构数据治理、存储、调用、共享等技术,研究CIM基础平台图形引擎、城市空间仿真模拟与智能化技术,CIM典型业务场景应用范式与平台建设评估方法,以及国家、省、市CIM平台互联互通方法、技术和保障措施。
城市信息模型(CIM)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
一个月之前,住建部发布了CIM行业标准《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并计划年内正式实施。
资料显示,我国CIM建设起始于2018年。
2020年,住建部、工信部、网信办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城市CIM基础平台建设,构建国家、省、市三级CIM基础平台体系并逐步实现三级平台互联互通。
按照计划,2020年启动国家级和超大城市、特大城市CIM基础平台建设,2021年启动省级和省会城市、部分中小城市CIM基础平台建设,2025年底前建成统一的、依行政区域和管理职责分层分级的CIM基础平台,“CIM+”应用在部分行业取得明显成效。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