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国家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网络初步建立

截至2021年,累计在17个地灾防治重点省份新建地灾群专结合监测点2.5万余处。

记者日前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该局牵头研发的国家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网络初步建成,监测预警范围基本覆盖威胁30人以上、稳定性较差的已知地灾隐患点,推动我国地灾监测预警体系由“人防”为主、“技防”为辅向“人防+技防”并重转变。

截至2021年底,国家地灾智能化监测预警网络已在全国30个省(区、市),重点针对威胁人数较多、近期变形较明显、成灾风险较大的地灾隐患点展开监测,累计建设运行监测点4.8万处,基本覆盖威胁30人以上、稳定性较差的已知地灾隐患点,涉及受地灾威胁人口410.9万,约占全国受地灾威胁总人口的30%。国家地灾智能化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推动了我国地灾监测预警设备的进步。目前,第一代地灾监测预警设备定型已实现量产,集成度、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已有近百家企业遵标生产安装12万台套以上。以智能视频、雷达感测等非接触式监测技术为重点,全面覆盖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第二代监测预警设备也进入定型研发环节,部分样机已在乌蒙山区、四川雅安等地开展野外试用验证。

据悉,自2019年启动地灾监测预警实验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2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研发出低成本、实用性强的普适型监测设备,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截至2021年,累计在17个地灾防治重点省份新建地灾群专结合监测点2.5万余处。2021年,17个地灾防治重点省份共成功预报地灾43起,有效预警地灾226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1503名,科技防灾减灾成效逐步显现。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