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雷军这句造车宣言响彻2021年的造车圈。
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至今,距离小米官宣造车已经过去了八个多月,期间,小米造车计划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早下手,早预备
3月30日晚,本应是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的下半场,原先预告的新品包括小米MIX和澎湃芯片,但出乎业界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是,主角变成了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计划。
饱受猜疑与争论的“小米造车”终于官宣。
小米集团发布的公告显示,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和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相比代工模式,小米选择了难度系数升级的造车模式——自建工厂,并将造车业务列为“专项”,组织上也与原业务隔离。
早在2013年,雷军就前往美国向特斯拉CEO马斯克“取经”,并且还成为特斯拉首批车主。事后雷军写下文章称:马斯克的特斯拉是集软件、硬件加互联网的铁人三项。
或许就是从那时起,雷军便在内心埋下了造车的种子。
相比于整车,小米早早便开始从智能座舱下手,切入汽车领域。
2014年,顺为资本投资了深耕导航电子地图的凯立德;2016年顺为资本和小米集团投资了专注于智能车载和智能出行的板牙科技,小米IoT平台和小爱团队与之建立了深入的合作。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