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得空间副总经理周落根(3sNews配图 肖振强摄)
3sNews:最近数字城市框架的概念大家说得比较多,您怎么看待现在的数字城市框架和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平台?
周落根:我们回想一下中国GIS的发展过程,就应该感觉到这样的变化。早期这个GIS是什么呢?早期主要是一些科研单位、高校带有研究性、试探性地应用这个系统。在1998年、1999年那个时候已经有许多GIS系统了,那个时候很多系统是企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个性化应用,他们一般根据他们的要求来做,基本上就是软件定制,这时侯的GIS是单个系统。需求单位交给开发商的这个业务,只要有这个需要就上,比如我是自来水管理部门,我希望有个GIS的自来水管理系统,我这个土地管理机构需要地籍管理系统,土地方面需要有土地管理系统。所以有些机构或部门当时只是觉得这是一个新鲜事物,对他们的业务且有所帮助,因此逐渐产生了这些应用需求,也就是说最开始是从业务部门需求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从全国范围开始的。
这十多年我们国家做了很多这种单机版、网络版的GIS系统,很多单位都在做,例如国土部门、市政部门、交通部门、公安部门等都在做这块,但基本上是在业务方面各自为政、在数据方面重复投入且无法共享。所以呢,国家测绘局他作为一个主管部门,应该说对这种现象是很清楚的,很希望改变。国家测绘局是测绘基础数据管理的主管部门,数字城市基础框架这个建设计划实际上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当时提出希望建一个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
这样一个概念的出现是有背景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最开始提出数字地球的时候的确很火。我们国家反应也很快,早在1998年便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发布了《北京宣言》。所以在2000年的时候,国家测绘局就提出了构建数字中国的框架设想。2000年,也就是说10年前,国家测绘局认识到基础空间框架和这个基础数据非常重要,数据这块应该是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它的基础、它的发展前提。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这个数据是个载体,是非常重要的,本身这个地理信息系统跟传统的那些系统如OA、MIS是不一样的,就是因为它有这个空间信息,有这个可视化作用,在那个时候数据就成为了当时制约地理信息发展的一个瓶颈。所以国家测绘局那时就希望能够针对中国从国家到省市到县能够建立这个基础数据框架,这个框架建设以后,就是说,避免一些重复建设。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如果各自为政,没有实现这种共享,无法实现共享和服务,那就太浪费了,但当时考虑更多还是解决数据瓶颈问题。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单就数据这块,一些基础数据如果没有统一的来管理的话,你搞你的,我搞我的,这样是很不安全的。这种安全包括几个含义的安全,一个是基本的基础数据的安全问题,例如国家测绘局提供的一些数据,有些单位、有些部门和有些个人,如果是各自为政的话,如果没有实现共享的话,他们可能在使用这个数据的过程中泄密。还有第二种的安全性就是说,他可能没有这种标准化,没有这种统一,根据他的要求,在部分数据上加一些不规范、不允许的东西上去,这也可能存在不安全的问题。第三个不安全就是使用上的不安全问题,毕竟今后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特别是空间位置跟很多业务相关,然而这个业务可能是跟其他部门的业务相关,可能在无形之中,你就把别人的信息泄密了。这种也是有可能的,就是从这个数据安全来讲也是一个问题。共享、安全、运用这都是问题。所以以前在没有建空间框架的时候,就存在这些现象,这些问题。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应用问题,数字城市框架建好了,将提供基础数据的共享和服务,必然降低应用门槛,减少GIS应用成本,将会有更多的行业和部门应用GIS,这时候GIS将从GIS系统转向地理信息服务,GIS必将发挥更大的价值。
3sNews:在数字城市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严重的标准问题?
周落根:是存在标准问题,还有他要一些政策的配套,还有资金的支持,还有一些软件的支持,建框架这块肯定要有一个软件系统。到2009年的时候全国已经将近有80个城市在做这个框架建设,有些是刚启动,有些建成了。最早的一批我知道的像那个数字潜江,以及后来建成或在建的数字泰州、数字郑州、数字徐州等这些城市,到2010年,数字城市框架建设应该是3年多了。国家测绘局新一届领导上任后对发展地理信息产业非常重视,作为一个工作重点来抓。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是很重要的工作,通过核心的一块,就是通过框架建设,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能够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在今年,我们国家将近有120个城市要把这个框架建立起来。所以说从国家到省级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这个框架建设,现在目前总的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数字城市在测绘系统来讲主要是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简称数字城市框架。对外的话也就是说国家测绘局推动了一个数字城市,实际上讲的就是一种框架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框架建设这个概念。国家测绘局现在是想把基础框架建设好,然后还有一块就是说把数据框架建好以后能够为政府各级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平台。
现在标准这块基本上是解决了,有很多专家,很多部门参与,这块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国家推动数字城市框架建设应该有几个目的,刚才已经说过了。怎么样让这个数据能够更好发挥它的价值,能够更好的推动在各个行业的运用,提升这个数据的价值,包括GIS的价值,这也是很关键的。
3sNews:在当前构建数字城市框架的过程中,什么问题是当中最大的问题?
周落根:数据环节的问题。
在前一段时间发生的玉树地震中,我们看到国家相关部门非常及时地提供了很多数据。这就可以从宏观上看,这个地方震得比较严重,这个楼房倒塌了,也就是鸟瞰。但实际上我们抢险救援还是要用眼睛看的东西。就是说这些数据对宏观的决策,宏观的分析还是很有用的,但是我们在管理过程仅仅有这些数据还是不够。刚才说基本上是二维电子地图,影像图或航拍图等,这些传统的4D数据一般还是去从空中看,它们具体解决了目标的“X轴”和“Y轴”的问题。但是我们是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和工作的,我们是从立面看的,我们还不可能浮在空中鸟瞰,我们日常还是靠人眼来看的,这个房子怎么样,这个树木怎么样,这个环境怎么样,这些都是人的眼睛在看的。
所以会有这样一个说法:一张相片可以写本书。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图片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它里面的信息包含很多,可能看到这个相片我可以了解你的过去,我可以知道你的现在,我可以知道你的未来。所以这个信息它不简单的是一个一个图片的信息,它很丰富,它包括了人文信息、经济信息、环境信息、社会信息等。这些信息就是我们的管理部门所需要的,现在这块的信息基本上是没有的,与业务部门需求相差很远,很多单位上了这个GIS系统,但是目前这个系统真正的能够解决他哪些实际问题,发挥多大作用呢?这也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所以国家测绘局目前在推进框架建设,相关部门也应该认识到,应该要把实际生活中人的眼睛看到的数据即实景影像数据DMI放到系统里面的话,这样就很完整了,其作用也就可以更大发挥。
3sNews:在省市级实施服务平台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么?
周落根:当地政府的领导是很关键的。现在我得到的消息是很多城市很多省份都很希望上这个系统,但现在上这个系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软件方面目前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可以支撑这个了,资金还是问题。而且有的时候对GIS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毕竟不是一个小事情,框架建设还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很多地方部门希望得到国家测绘局的支持,所以现在国家测绘局跟很多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如福建省、山东省的框架建设。但是还有一个就是说,框架签订下来以后,比如某个省他的整个领导力比较强一点,他可能想从省市县一直做下去。有的地方可能这样做难度比较大,只能是看哪些地方哪些城市他有条件就先上。所以国家测绘局也是这样的,先搞一些试点,就是说哪个城市有条件,找你这个有条件的先上,另外一些城市后上。就是说他是要统一做这个东西,统一做的时候还是有条件先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
[page]
3sNews:数字城市框架和实景影像地图推广过程中,是不是会遇到一些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
周落根:会有一些安全的问题吧,比如说数据不是说你想采集就能采集。所以这一块是有一个门槛的,不是说谁想做就想做的这个事情。我们立得空间跟其它一些企业是有差别的,我们先按项目来采集、生产数据,再把这个数据用到政府行业部门应用、面向社会大众应用。实际上我们自己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可以说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有一套对数据安全质量的保障。我们是很规范的一个企业,是我国首家同时具有甲级测绘资质和互联网电子地图服务资质的企业,我们所有的包括所做一些项目数据,包括我们现在要面向大众化的数据,我们都严格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流程来实施。我们从不打擦边球,而是我们应该说准备好了,我们才出手,这就是立得空间一贯的做法。
互联网特别是像实景化地图服务这个新产品,它的要求很多,你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是不是?我们的准备工作还是要准备很充分,刚才说了一些门槛啊是不是?我们平台建设的准备啊,数据的准备啊,包括POI等等,就是说我们应把准备工作做扎实。做扎实以后,才能更好的服务大家。
3sNews:国内现在的三维GIS发展都挺快的,您认为在实际应用中作用如何?
周落根:我们国内做虚拟三维的很多。三维为什么很热门?因为它的视觉冲击比较强一点,搞城市规划的一看,好漂亮啊,那个旧房子就变成了新房子,视觉效果非常好。
但是在实际这个业务过程,我更认为,还是要走实景化的道路,包括谷歌、微软的地图产品,他们提供这个实景,实际上也是预示到这种方向,国外发展更快一些。比如在生活中你不相信人家,但是如果有一张照片,你就可能相信它,你也需要看一看周围的环境是不是,广告中说这是一个花园洋房,它的周围肯定需要有花草树,是不是。这就是实景化的概念,国外已经把这个实景化推进了一步,就是周围的环境有了,这就是真实,这种东西就是符合我们的每个人所需要的。虚拟毕竟是虚拟的,其利用价值还是有一定的局限。
3sNews:实景三维比传统三维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周落根:就是获取数据很快,维护数据很方便,应用成本低,移测量车一开,就方便快捷采集到所需要的数据。
如果一些新建城区没有底图的话,那我们的移动测量车子开过去,除实景影像数据外,二维路网图也就出来了,这非常方便。现在还有人关心这个速度的问题,就是说实景化这个浏览、查询、检索速度,其实这方面已经不是问题。我们现在目前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结果是,一平方公里的实景影像数据,大概是1个G数据量,100平方公里,就是100个G,这个数据量不大。在PDA中调用1G的数据响应速度不到1秒。
3sNews:您认为现在测绘正在向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周落根:实际上目前测绘这一块,应该是说,它的功能、定位,在向两个方面发展,一个是数据这一块,就是数据来源。这是测绘部门很重要的一个工作。第二块就是应用这一块,这是两大块。就是怎么来?来了要怎么用。以前主要是数据的获取,但现在应用已经越来越重要了。数据获取会完全实现从空中到地面到地下的全方位采集,应用则会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面向普通百姓的需要。
以前那个传统的测绘,叫公益测绘、基础测绘。比如说国家把任务给你,你就要完成那里的数据采集。现在不一样了,更多是面向市场,面向需求,按需测绘,按需服务将是方向。而且目前国家测绘局正在主动大力推进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应用,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等发展会加快这方面的需求。所以今后将是数据为王的时代,软件只是工具或手段。在数据方面,实景化会是必然趋势,它的应用广度越广,它的应用深度越深,它的价值就越大,GIS的价值也就更大,地理信息整个产业才会是真正有份量和有影响的产业。(采访:刘刚 肖振强)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