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就在不久前,ICT行业与空间信息产业之间还隔着一堵厚厚的高墙。但如今,大厂入局地信已不是“跨界打劫”,AI、云计算等技术也已经融入空间信息产业数据生产、处理、应用的每一个环节。
高墙坍塌,融合的大势终于将“上云与否”这道选择题,摊开在了空间信息企、事业单位面前。
上云,共赢的选择
“从我们最近两年的参与情况来看,空间信息产业上云的整体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华为云中国区遥感与空间信息CTO周海鹏向泰伯网表示。
以华为、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大厂正在逐渐加深在空间信息产业的布局,云服务能力是他们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
“从云服务商的角度而言,现在并不只是提供云主机、云存储、云网络等基础能力,而是会延伸出云数仓、大数据、AI等能力,这些能力与地理信息等专业技术相结合,能发挥出更大的行业应用价值。”周海鹏表示。
周海鹏表示,上云会促使地信服务商完成从卖软件到卖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变,整体提升产业服务质量。
以华为此前发布的遥感云解决方案为例,该方案集成了云原生遥感云平台、DataSpace云原生遥感数据服务、时空智能开发云平台、智能算法开发平台GeoGenius等几大核心能力。而华为还曾会同合作伙伴发布实景三维建模解决方案、国土空间规划解决方案、AR三维实景融合平台解决方案等产品,深度参与地理信息产业几大核心领域。
与华为类似,阿里、腾讯等大厂在地理信息领域关注的场景多有重叠,实景三维等热门领域更是多方关注的焦点。今年10月,腾讯就联合大势智慧推出了实景三维中国解决方案。
“从各种城市大脑、数字政府的建设开始,就已经可以意识到产业数字化的整体进程。大厂要做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体系赋能各个行业。”
兼具大厂与地理信息企业工作经验的资深从业者王云(化名)向泰伯网表示:“地理信息产业现阶段还相对传统,加上十四五规划中体现出对相关领域的重视,这一产业势必会走向数字化,大厂自然也会关注这一领域。”
立得空间SCD事业部研发总监黄杰也向泰伯网表示:“对地信企业而言,上云能有不少获益。”
“首先,基于传统模式,无法做到对业务的弹性支撑,为单一项目购买服务器在时间和成本上都是不现实的。但上云之后,就可以弹性扩充所需资源,降本增效。”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