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武汉大学科技园,武大科技园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充满自豪。“每天点击我们网站主页的IP(注:电脑的地址)有一半来自中国北京、上海和美国,这说明世界都在关注这里的发展。”在这片不足千亩的科技园里,78家企业去年创造了近20亿元的产值,成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颗耀眼明珠。
坐在四楼办公室里,可清晰地听到楼下汽车驶过时的胎噪,却听不到园区里的车床轰鸣或者机器喧闹,2000余名员工分散在园区的各栋大楼。“他们靠脑子赚钱,所以没啥动静。”这位负责人笑着说,在该科技园里,一些年产值过亿元的公司,往往只有“几十个人、几百个平方米(建筑面积)”。
2008年,国家地球空间信息唯一的产业化基地落户武汉,主要企业集中在武大科技园。这些企业所用的技术,大多来自武大在该领域的4位院士及其研究团队。产、学、研,在这里组成一条龙。人才优势这棵梧桐树,引来了不少外地甚至外国的“金凤凰”。2010年,经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国家地球空间信息(3S)武汉产业化基地落户光谷,武汉正式获批全国首个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这是目前该领域唯一的“国字号”产业化基地。
3S技术与纳米、生物技术,被国际公认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技术领域,小到车载导航仪,大到航空航天数据收集,都离不开3S技术与纳米、生物技术的技术依托。
正是认准了武汉在地球空间信息方面的人才优势,武大科技园着力构筑了以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为主,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文化创意等为辅的“一主多辅”产业格局。目前,已经进驻园区的企业,也形成了从空间遥感到地面测绘再到软件制图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链,这条产业链技术智力密集、生产过程环保。目前,该基地已初步形成3S产业群体,瑞士徕卡、德瑞光学、立得空间等企业承担多项全球数据获取加工工程,集中研发生产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系统、遥感系统软件、移动道路测量设备等多类技术、产品。而在去年,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已经被列为武汉市加快发展的15个新兴产业之一。
武大科技园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一批企业进入成熟期,未来两年,武大科技园的年产值将有望超过40亿元。
{{item.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