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GPS的下一个增长点会是什么?

  GPS的下一个增长点会是什么,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小编不是预言专家,如果有如此高瞻远瞩的能力,小编也许早就暴富。这个话题的讨论是对这个行业的关心。在1年前,曾有过类似的讨论。证明当时的讨论也是正确的,流动测速果然给GPS的增长带来不可磨灭的功劳。当然,看到此增长点的雷达厂商赚得盆满钵满,而PND厂商也因此带来了销量的增长,代理商也着实滋润了一把,可谓皆大欢喜的结果。

  这几个月IT市场的惨淡与GPS市场的萧条,使小编再次陷入沉思,于各大厂商讨论GPS的下一个增长点。当然,很多朋友都认为一切设备都最终成为互联网的接入设备,小编认同这样的观点,但这个太长远,小编是凡人,不能想得太远,能看到半年后的情况就不错了。

  整理大家意见,归结大家认同度很高的几点:CMMB,WIFI,高清,地图应用,GPRS.这几个是大家比较看好的几点。但说白了,以硬件厂商的实力,目前是无法实现这些的。得上游来带动。硬件厂商也只能是在下面干等,还需要上游拿出点实际点的东西来。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硬件厂商也是相当无耐,能做的工做已经全做好了,就等着上游发号施令。

  当然,技术的革新会带来短暂价格的上涨,就如硬件的升级会带来价格的上涨,价格的上涨与销量是成反比的。所以,硬件的升级不会是GPS的增长点,而只有合乎消费者的应用,才能真正带来销量的增长。

  CMMB

  CMMB这个名词,很多厂商跟消费者对这个名字都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这个新的事物让不少人看到前进中的曙光。恨的是这曙光有些渺茫,加密方式,收费多少,内容提供等这些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CMMB就难有大的发展,CMMB与其它运营商之间的瓜葛不理清,也是难有发展。目前CMMB已经成为头痛的名词。而上游时不时的动作激起下面的遐想,而每次遐想过后便是痛苦的深渊。

  据中广移动内部人士介绍,CMMB下一步将重点是对增值业务进行推广,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与现在已经发展相对成熟的移动运营商增值业务进行有效互补,而不形成资源浪费。这对中广移动来说是巨大挑战,也意味着双方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磨合。

  事实上,对于中广移动而言,其自身早已意识到单纯依靠电视节目收费的空间有限,所以在去年就已经对业务进行了规划。除了现有的广播电视节目外,中广移动还将陆续推出资讯推送类、互动类业务。例如天气信息、交通信息、股市行情、电子报纸杂志和游戏等内容。

  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广移动对现有网络进行双向改造。目前中广移动正在进行2代CMMB网络改造,也就是在现有的CMMB广播网中增加回传通道,从而实现CMMB用户的网络互动。

  作为CMMB未来对外运营的全新品牌形象"睛彩",该人士透露,其设计之初也是寓意CMMB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希望通过CMMB不断推出的个性化、互动类的内容去吸引用户的眼球,为用户打造丰富多彩的3G生活。

  大家都是非常期待CMMB能够带来GPS爆炸式的增长,但小编目前还看不到,虽然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小编,最后总结一句:CMMB,想说爱你不容易

  WIFI

  GPS基本上用的都是WINCE系统,不管是4.2,还是5.0,浏览器都是个大家题,对FLASH的支持不好,会使体验大打折扣。另外,WINCE目前的应用软件也不多。所以,整体体验还是不顺畅。

  当然WIFI小编觉得有个很重要的应用就是可以和地图升级结合起来。很多买GPS的朋友都是年纪稍大一些的有车朋友,对互联网的一些操作不熟悉,地图升级比较依赖经销商,这也将无疑增加代理商的售后服务负担。支持WIFI的机器,完全可以做到一键升级。只需连上网络,按个按纽,即可实现在线更新,相当方便。

  年轻一些的朋友可以实现更多软件的应用。此时GPS可以充当一部PDA.WIFI会带来一定GPS的销量增长,如果支持的软件足够多的话。

  另外,小编在下在的文章中也提到另外一种网络补充方式,就是GPRS.这两者结合起来,足以在任何地方上网。可以实现各种网络应用。

  小编总结:wifi还需要操作系统更好的支持,更多应用软件的开发等等。以手机发展为例,WIFI是个趋势。

  高清

  720P,768P在MP4界已经不成问题了。GPS的发展,很多地方都可以借鉴MP3的发展。从支持RMVB开始,MP3早已经开始支持RMVB了,但GPS支持RMVB却是半年前的事,但目前GPS支持RMVB的效果并没有MP3好。GPS支持RMVB还有待发展。高清也是一样。高清概念也是近半年MP3炒起来的,小编相信很快会蔓延到GPS.虽然高清是趋势,但由此带来的销量不会太大。已经有一些芯片已经支持高清,并支持TV-OUT输出了。

  GPRS

  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的简称,它突破了GSM网只能提供电路交换的思维方式,只通过增加相应的功能实体和对现有的基站系统进行部分改造来实现分组交换,这种改造的投入相对来说并不大,但得到的用户数据速率却相当可观。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是一种以全球手机系统(GSM)为基础的数据传输技术,可说是GSM的延续。GPRS和以往连续在频道传输的方式不同,是以封包(Packet)式来传输,因此使用者所负担的费用是以其传输资料单位计算,并非使用其整个频道,理论上较为便宜。

  GPRS的传输速率可提升至56甚至114Kbps.而且,因为不再需要现行无线应用所需要的中介转换器,所以连接及传输都会更方便容易。如此,使用者既可联机上网,参加视讯会议等互动传播,而且在同一个视讯网络上(VRN)的使用者,甚至可以无需通过拨号上网,而持续与网络连接。

  GPRS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数据传输速度不是WAP所能比拟的。目前的GSM移动通信网的传输速度为每秒9.6K字节,GPRS手机在今年年初推出时已达到56Kbps的传输速度,到现在更是达到了115Kbps(此速度是常用56Kmodem理想速率的两倍)。

  GPRS不会取代WAP,举一个形象的例子:GPRS和现在的CSD方式的GSM数据业务都是马路,WAP则是马路上的汽车,WAP现在行驶在两车道上,GPRS提高了数据传送速度,是8车道,可以说GPRS增强了WAP业务,现有WAP上的内容一样可以通过GPRS进行浏览和应用。

  GPRS的应用,迟些还会配合Bluetooth(蓝牙技术)的发展。到时,数码相机加了bluetooth,就可以马上通过手机,把像片传送到遥远的地方。

  小编总结:GPRS将与WIFI形成有效的互补。GPRS还可以让GPS带有防盗的功能,可以实时发送信息进行定位,也就是常说的LBS服务。LBS服务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的时候,也就是GPRS有大发展的时候。小编相信这一天不会太久,毕竟已经有一部份用户基础。

  个性化定制的地图

  地图的突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如此大的面积,要在地图上完全体现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地图更新需要花费大家的费用。厂商会考虑成本产出比。作为导航最重要的部份,地图的突破是最有可能带来销量增长的,地图才是最根本的要素。

  目前有些地图商已经跃跃欲试,3D实景地图的推出好像是叫好不叫座。真正3D地图的推出可能会有另一番效果。

  地图的应用是最广的。也是消费者需求最原始的部份。3D地图如果能推出,将对GPS的销售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只受到人们想象力的制约。换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是技术都已经准备好了,市场需要更有想象力的应用模式。导航作为GPS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已经为我们创造了数百亿的市场价值,而事实上,GPS系统能够为我们做到更多。

  生活应用层面,我们可以想象到移动通讯和GPS产业结合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机会。它不仅方便我们的衣食住行,同样保证我们的安全:让我们的城市交通更加便利、让我们的出行更加快捷,让我们的财产和人生安全更有保障,让我们的应急系统更加高效。个人导航、智能交通、安全监控都是可预见并且可实现的商业模式。

  其次在商业应用和行业应用方面,新的营销模式和新的管理模式将会伴随这种更加细分的群体分割方式而诞生。针对更加细分人群的精准营销;地理区域价值的评估和展现;物品更加准确的监控和管理;对外出的人员进行准确的调度等等。移动物流管理系统、POI广告等相关的商业模式已经开始逐步实现。无论是农业、制造业、矿业、电信、商业等各种行业应用,GPS与互联网的融合应用都会有巨大的商业空间。

  在个人的精神生活层面,移动网络与GPS也会为个人的信息娱乐提供更多的便利。新的群体分割方式会将更细分的社区团体紧密的连接在一起,GPS会为位置社区提供聚会与游戏的可能;基于位置的游戏交互也会越来越丰富。就如同今天的网络游戏一样,今后的网络与现实一体的娱乐系统,能够面向更广泛的大众,随时随地满足个人对于信息和娱乐交互的渴求。

  2008年7月,NOKIA以81亿美元的较高价格收购了地图公司NAVTEQ.正是看重了未来地理信息技术潜在的应用将会激发巨大的市场,诺基亚才会进行了这一次饱受争议的收购。当时,国际电信分析机构J.GoldAssociates的分析师杰克表示,所有厂商都将必须向基于位置的服务靠拢,否则,就会错失业界潮流。这也是对未来地理信息应用的一个良性预估。(林锦)

喜欢您正在阅读的内容吗?欢迎免费订阅泰伯每周精选电邮。 立即订阅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