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科技北京7月1日电 (记者 魏艳)今天上午,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峰会和全国地理信息应用成果及地图展览会在北京开幕。有关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规模已超过600亿元,具备了良好的数据、人才和技术基础,但与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Google Earth相比,还存在缺乏统一标准、各自为政的困扰。
记者从本届展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批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和应用平台相继涌现,大量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公司创立,为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明显快与其他产业,据国家测绘局提供的数据表明,该产业今后数年内仍可能以超过26%的年平均增长率向前发展。
国家测绘局副局长王春峰透露,在“数字中国”和“数字城市”的推波助澜下,我国各个领域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在进行地理信息相关的应用系统集成与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规模已超过600亿元,从业人员约40万,从业机构超过1万家,一些地理信息技术与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那么,相比于目前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Google Earth,我国的"数字中国"项目在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冯记春向人民网记者表示,在数字城市、数字区域的实践中,我国不乏一大批优秀的系统,有的甚至在某些方面高出Google Earth一筹。“但是因为行业内部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组织、单位、企业之间各自为政、难成气候,有的甚至存在同一城市的数据重复测绘的情况,这才是与Google Earth之间最大的差距。”
{{item.content}}